1954年,12军政委李震升职,军长肖永银特意摆酒给他送行。酒宴上,肖永银突然对李震说:"有件事,你对不住我!" 这话一出口,在场的人都愣了,一段藏了多年的往事就这么被揭开了。 当时,李震升为三兵团政治部副主任后,头一回公开露面。 肖永银举着杯子,声音低低的:"老李,这杯贺你高升。" 李震刚要举杯,肖永银伸手按住他的杯子:"等等,有些话得先说清楚。" 李震心里猛地一跳,预感有事要发生。 1946 年冬天,特别冷。晋冀鲁豫野战军 6 纵 18 旅的作战室里,肖永银和李震正对着地图琢磨事。 当时肖永银刚当旅长,李震是政委,俩人研究怎么突破国民党军的黄河防线。 肖永银抓起桌上的搪瓷缸,用缸底在地图上重重一敲:"老李,主攻方向放这儿,准能出其不意!" 李震推了推眼镜,盯着地图看了半天,点头说:"我同意,但后勤补给得跟上,不然打起来麻烦。" 他俩能这么合拍,早有渊源。 1938 年在北方局党校学习时,肖永银率学员打跑日军小队,扛着缴获的机枪冲进教室,正在包扎伤员的李震笑言他不当侦察连长可惜,肖永银回应等打跑鬼子教他打枪 。 1946 年隆冬研究作战方案时,作战室窗户纸破洞漏风,肖永银边讲战术边用报纸糊洞,李震低头算弹药,叮嘱糊严实别吹灭油灯,当晚要定方案,足见二人配合默契。 1949 年 11 月,重庆刚解放没多久,街上还能看出点乱劲儿。 肖永银站在 12 军司令部的阳台上,看着嘉陵江上来来往往的货船,心里却惦记着别的事 —— 王近山和韩秀荣的绯闻,在军部传得到处都是。 肖永银当时是副军长,想私下找王近山聊聊,李震拦住他说:"老肖,这种事该让组织处理,咱别自己插手。" 可事情越来越糟。 3 兵团政治部的调查组到军部时,李震突然找到肖永银:"组织调我去重庆工委,明天就走。" 肖永银一下愣住了:"你走了,王司令的事咋办?谁来管?" 李震躲开他的目光,小声说:"我已经跟兵团建议,让你牵头调查。" 1949 年李震调重庆工委前一晚,到正在整理文件的肖永银处,欲言又止,最终只留下 “调查的事,多保重”,肖永银点头回应 。 当晚下雨,肖永银独坐王近山办公室,桌上摊着书,夹着韩秀荣照片,走廊传来警卫员压低声音的争吵,整个军部都在关注他如何处理此事 。 王近山被撤军长职务消息传来时,肖永银正在医院看伤员,他捏着电报,想起三天前军部会议室场景 。 当时王近山质问起来,李震一直低着头不说话。 肖永银忍不住喊:"李政委,你倒是说句话啊!不能就这么看着!" 李震推了推眼镜,只说:"我听组织的。" 更让肖永银寒心的是,3 兵团准备入朝打仗时,王近山在出征名单上把肖永银的名字划掉了。 参谋长说:"肖副军长另有安排。" 肖永银心里明白,这哪是安排,就是变相不让他去。 直到他拿着刘伯承亲自签的任命状,站在丹东火车站时,才知道老首长早就看明白了这事。 王近山被撤职后,有次肖永银在军部碰到他,王近山扭头就走。 肖永银想喊住他,张了张嘴又停下了。 后来肖永银总说,那会儿要是脸皮厚点追上去,或许能早点解开误会。 1951 年春天朝鲜战场,肖永银和李震在志愿军司令部帐篷,对着地图谋划在铁原设口袋阵打美军,李震表示可行,但 44 师必须按时到位 。 在这场决定战局的阻击战中,肖永银和李震三天三夜没合眼。 铁原阻击战粮食匮乏,两人三天仅分半块干粮,相互推让,最终分着吃完 。 当最后一批美军撤出铁原时,李震突然指着远处的山梁说:"老肖,那棵松树,像不像咱在太行山上见过的?" 肖永银顺着他指的方向看过去,恍惚间像回到了 1946 年那个打仗的冬天。 "你知道王司令为啥一直不原谅我吗?" 肖永银的声音突然拔高。 李震握着酒杯的手有点抖,酒在杯子里晃。 肖永银盯着李震,说:"当时你只要站出来说句公道话,他就不会以为是我告的状。你明明知道我没给兵团打小报告!" 李震放下酒杯,从上衣口袋掏出张发黄的信纸:"这是王司令去年写的信。" 肖永银接过来一看,信末尾的字有点抖:"永银同志,当年的事,我错怪你了......" 他忽然想起 1969 年在南京军区大院碰见王近山,是在食堂门口。 王近山提着个饭盒,看见肖永银,脚步顿了一下。 肖永银走过去,递给他根烟:"身体咋样?" 王近山接过来,点着后说:"还行,当年的事,对不住。" 就这一句话,肖永银眼圈有点红。 这场和解来得太晚,时光回不去了。 1973年李震去世,正在武汉军区开会的肖永银连夜赶到北京,在八宝山骨灰盒前伫立良久。 工作人员递来李震回忆录,首页写着对当年未说话的懊悔。此后肖永银常翻看回忆录,看到 1946 年两人搭档的记录时,总会久久捏着信沉思 。 这些零碎的事,串起了他们的交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