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行业精选丨半导体、高端装备

砺算首款GPU正式发布,中国消费级GPU取得突破——半导体行业2025年7月报

半导体需求端:2025年5月,全球各区域半导体市场均实现了相较去年同期和上个月的增长,其中同比增长由美洲地区引领,环比增幅中中国地区较大。根据SIA数据显示,2025年5月全球半导体销售额达589.8亿美元,同比增长27.0%,环比增长3.5%;2025年5月中国半导体销售额达170.8亿美元,同比增长20.5%,环比增长5.4%。从地区来看,2025年5月日本、欧洲、美洲同比分别增长4.5%、4.2%、45.2%,环比分别增长0.3%、4.0%、0.5%。

半导体进出口端:2025年上半年,中国集成电路出口数据表现强韧。根据中国海关数据显示,数量方面,2025年1-6月中国集成电路进口累计数量为2819.0亿块,同比增长8.9%,出口累计数量为1678.0亿块,同比增长20.6%;金额方面,2025年1-6月中国集成电路进口累计金额为1913.6亿美元,同比增长7.0%,出口累计金额为904.7亿美元,同比增长18.9%。此外,2025年6月中国集成电路进口数量为504.0亿块,同比增长11.4%,出口数量为318.0亿块,同比增长25.8%;金额方面,2025年6月中国集成电路进口金额为345.8亿美元,同比增长11.6%,出口金额为172.2亿美元,同比增长24.5%。

半导体价格端:2025年6月,存储价格加速上涨,部分DDR4颗粒现货单月涨幅超100.0%。根据DRAMexchange数据显示,2025年6月DRAM颗粒DDR3(4Gb(512Mx8),1600MHz)、DDR4(8Gb(512Mx16),3200Mbps)、DDR4(8Gb(1Gx8),3200Mbps)、DDR4(16Gb(1Gx16),3200Mbps)、DDR4(16Gb(2Gx8),3200Mbps)现货价格分别增长23.2%、133.5%、85.8%、130.3%、64.2%;2025年6月NANDFlash颗粒32Gb4Gx8MLC、64Gb8Gx8MLC现货价格分别增长14.8%、13.4%。

(作者:崔雅菡吴吉森)

商业航天质量监管新政发布——高端装备行业2025年7月报

产业重要事件:

《关于加强商业航天项目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发布。7月16日,国家航天局发布《关于加强商业航天项目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针对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或个人投资相关的航天项目,《通知》提出:“商业航天项目承担方应当结合自身实际,建立并运行可核查的质量管理体系,对其承担商业航天项目全寿命周期活动实行有效的质量管理,将质量要求落实到商业航天项目各个环节”;“商业航天项目承担方质量责任实施终身追究制”等重要措施。

事件点评:我国商业航天产业处于从导入到成长的初期阶段,产业热情高,初创企业多,但企业发展不均衡。《通知》提出的监管政策通过全寿命周期质量管理、终身追究等机制,为产业规模发展筑牢安全底线,促使企业重视质量和技术建设,进而推动我国商业航天规范化发展。

行业景气度跟踪:

装备行业营收、利润仍在底部区间。6月,通用设备、专用设备行业营收分别同比增长6.4%、2.0%;通用设备、专用设备行业利润分别同比下降7.8%、3.8%。

装备出口额平稳增长。6月,中国通用设备制造业出口交货值91.4亿美元,同比增长5.0%;专用设备制造业出口交货值82.9亿美元,同比增长13.8%。

细分子行业跟踪:

工业机器人:产量仍维持高位。6月,工业机器人产量7.5万台,同比增长37.9%,下游汽车整车、半导体和汽车零部件行业成为拉动需求增长的主要因素。

机床:产量保持同比增长。6月,切削机床当月产量7.0万台,同比增长12.7%;成形机床当月产量1.6万台,同比增长6.7%。

挖掘机:内、外销增速均有所改善。6月,挖掘机总销量18804台,同比增长13.3%;其中,国内8136台,同比增长6.2%;出口量10668台,同比增长19.3%。

叉车:内、外销同比回升。6月,叉车主要制造企业总销量13.7万台,同比增长23.1%。其中,内销8.4万台,同比增长27.3%;出口5.4万台,同比增长17.2%。

高空作业平台:需求持续低迷。6月,高空作业平台销量17963台,同比下降16.4%。高空作业平台出租率、租金价格仍处于较低水平,行业需求依然低迷。

农业机械:景气度季节性回落。6月,中国农机市场景气指数(AMI)为40.9%,环比下降2.6个百分点,同比提升0.3个百分点。

轨交装备:投资额保持增长。6月,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当月值为1138亿元,同比增长4.6%;1-6月,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值为3559亿元,同比增长5.5%。1-6月,动车组累计产量为1058辆,同比增长41.4%。

(作者:田溪邹刚)

大赛道农机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农业机械行业专题报告

农机产业现状及趋势:成熟的存量型市场,行业格局分散,补贴政策引导变革。我国农机市场规模约2500亿元,目前市场处于存量波动阶段,行业格局较为分散。从长期趋势看,农机补贴政策的调整、高标准农田建设将推动市场需求向先进产品转移,同时,市场波动也有助于落后产能出清,具备领先竞争力的企业未来将占据更多份额。

农机企业分类:大赛道和小赛道两类,由于企业所处市场特征、发展路径不同,竞争力要素也有较大区别。大赛道企业位于主流市场,主要生产拖拉机、粮食收获机等市场规模占比高的产品,这类企业综合实力较强,是农机行业的主力军。小赛道企业位于利基市场,产品聚焦于区域性、特色性市场,需求小而散,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两类企业的发展路径和所需的竞争力要素有较大区别,本文主要分析大赛道企业。

大赛道企业发展路径:提升主流市场份额,同时向利基市场拓展。现阶段,主流市场的竞争格局尚未稳定,前几家企业的角逐依然激烈,集中度仍有提升空间。与此同时,利基市场虽然需求分散,但整体的需求规模较大,对于大赛道企业增加收入、多元化降低市场风险、避免人员和资产闲置(不同农机有旺季差异)有积极影响,同样是企业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

大赛道企业竞争要素:补贴政策支持是前提,再基于产品的投资回报率,关注企业技术、服务和成本控制能力,品牌和风控能力则影响着企业发展韧性。农机补贴“扶优扶强”的政策背景下,企业产品是否在补贴范围、未来能否持续获得补贴,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前提。另外,目前我国超过一半以上耕地由第三方机手实施作业,并根据作业亩数收取服务费,投资回报率是机手选择产品的主要考量点。农机企业的技术、服务和成本则是提高投资回报率的关键。实现方式上,技术实力从作业效率和产品质量稳定性方面影响回报率;服务能力和成本控制分别从运营成本(降低农机产品运行的故障时间)、购置成本方面影响回报率。此外,品牌地位、风控能力在稳定客源、穿越周期上,决定着企业长期发展的韧性。

(作者:田溪邹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