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日本大佐为了取乐,举枪打死了八名中国士兵,紧接着,他又瞄准第九人,对副官说:“信不信,我能一枪把他打死?”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以血肉之躯与装备精良的日军展开殊死搏斗。在抗战初期,由于武器装备的落后,中国军队往往需要付出数倍甚至更高的代价才能击毙一个日军士兵,这让许多人感到战争的艰难。然而,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为中国的抗战指明了方向。他指出,战争初期虽然艰难,但只要坚持抗战,随着日军逐渐被消耗,中国将从战略相持阶段逐步进入战略反攻阶段,最终取得胜利。 这一思路在抗战后期的战场上得到了验证。随着日军战斗力强的部队被不断消耗,剩下的多为残兵败将,中国军队逐渐能够组织有效的歼灭战,击毙更多的日军高级将领。在抗战中,多个日本高级军官被中国军队击毙,极大地打击了日军士气。1932年,日军少将林八在上海被击毙;1939年,少将中村正雄在广西阵亡;同年,中将阿部规秀在河北被我军击杀。这些胜利不仅振奋了抗日军民的士气,也证明了持久战策略的正确性。 抗战中涌现出无数勇敢无畏的无名英雄,他们的名字并未载入史册,却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南昌战役中,一位名叫强三娃的国军下士班长以一己之力创造了奇迹。
1939年,日军在中国大地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其中有一个叫饭野贤十的日本大佐,更是因其嗜杀成性而臭名昭著。饭野贤十踏上中国领土后,所到之处无不血流成河、尸横遍野。在他指挥下,日军犯下了累累罪行,杀害了无数平民百姓。残暴的饭野贤十千方百计地折磨杀戮中国人,落到他手里的抗日军民没有一个有好下场。 这一年,饭野贤十率领日军进攻南昌。在南昌会战中,日军凭借强大的火力占领了安义县城。守卫县城的国军721团在敌军猛烈炮火攻击下节节败退,不得不弃城而逃。日军攻入县城后,城中还残留不少未及撤离的国军士兵。他们见大势已去,只能仓皇逃命。 登上城楼的饭野贤十看到城下逃窜的国军士兵,心中升起一股凌虐的快感。只见他端起步枪,接连射出八发子弹,每一发都精准地夺去一条国军士兵的性命。八个中国士兵就这样惨死在这个嗜血成性的日本军官枪下,再也无法看到胜利的黎明了。 饭野贤十正得意洋洋地瞄准第九个目标时,城楼下突然传来一声枪响。紧接着,这个穷凶极恶的日本大佐应声倒地,鲜血从背后汩汩流出。副官大惊失色,连忙蹲下察看,却发现饭野贤十已经气绝身亡。 日军翻遍县城的每个角落,却一无所获。正当大家一筹莫展之际,一个士兵在某具国军士兵尸体旁发现了端倪:那支步枪的枪管还冒着青烟,显然刚刚射击过!副官闻讯赶来,取下死者胸前的身份牌,找来汉奸翻译。原来这具"尸体"竟是国军的一个下士班长,名叫强三娃。 据传,强三娃是国军某班班长,名字背后或许隐藏着普通士兵的真实人生。因为在那个年代,很多穷苦人家的孩子没有大名,仅以排行或昵称相称。他可能因家中排行老三,姓名中有“强”字,而被称为“强三娃”。 类似的壮举同样出现在1933年的长城会战中。当时,日军小分队追击第29军的三名通讯员,试图获取关键情报。面对日军的步步紧逼,这三名战士表现出了极大的机智和英勇。在被捕后,他们仍未放弃,甚至在绝境中掏出藏好的小手枪,以六发子弹精准击毙六名敌人,随后用西北军著名的大刀砍翻了更多敌兵,最终为国捐躯。可惜的是,这三名英雄的名字已无从考证,但他们的勇气令人动容。 1939年,在河北涞源的黄土岭战斗中,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的杨成武部在河北涞源地区成功伏击了日军独立混成第二旅团旅团长阿部规秀中将。阿部此次出动原本是为给被击败的部下报仇,但他和一群日军军官站在院落前观望时,却被八路军炮兵锁定。几发精准的迫击炮弹直接炸死了他与随从。阿部的死震动了日军高层,蒋介石甚至亲自发来贺电以表彰杨成武部队的战绩。 大角岑生的死亡是抗战中日军最高级别的损失之一。这位前日本海军大臣因失宠而来到中国,试图寻找“立功”的机会。1941年,日军海军大将大角岑生在一次飞行任务中因飞机故障迷航,降至低空时被中国国军防空火力击落。大角岑生曾任日军海相,是抗战中被中国军队击毙的最高级别将领。他的死不仅是中国军民的胜利,更象征着侵略者的嚣张气焰被狠狠打击。然而,由于日军迅速夺回了遗体并进行隐瞒,日本至今试图将大角岑生之死归为“意外”。尽管如此,这一战果早已铭刻在中国抗战史上。 1945年7月27日,距离抗战胜利仅半个月,日军中将关根久太郎在湖南零陵冻青铺阵亡。当时,他带着少量随行人员乘车通过一段公路,途中遭遇中国游击队的伏击。尽管日军正规部队的战斗力普遍强于游击队,战斗并未持续太久,但当局势平息后,关根久太郎却被发现已中弹身亡。他死得如此突然与“意外”,让日军自身也显得措手不及。 但更为扑朔迷离的是,到底是谁打死了这位日军中将?战后,各方均未明确宣称对此负责,导致这一战果成为“无人认领”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