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浙江省金融系统交出亮眼答卷。全省金融运行呈现“总量稳、结构优、成本降、质效升”鲜明特点,通过精准施策与创新实践,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在今日下午举行的“2025年上半年浙江省金融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人民银行浙江省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闫真宇介绍称,“
截至今年6月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4.34万亿元,同比增长7.7%,比年初新增1.39万亿元,同比多增8723亿元。6月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25.34万亿元,同比增长9.0%,增速高于全国水平2.2个百分点,比年初新增1.56万亿元,同比多增258亿元。此外,今年上半年,全省社会融资规模新增1.90万亿元,同比多增2113亿元,浙江省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保持全国前列。”
今年5月央行一揽子货币政策推出后,浙江迅速落地显效。降准释放长期资金1010亿元,带动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7天期逆回购利率下调0.1个百分点,推动6月企业贷款利率、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同比分别下降36个、48个基点,均至历史低位。
今年上半年,浙江金融“五篇大文章”亮点纷呈。科技金融方面,“浙科联合贷”模式创新推出,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审核通过金额居全国第二,科技服务业贷款同比增长20.4%,14家企业发行科技创新债券284.1亿元。绿色金融持续领跑,碳减排贷款累计发放791.2亿元,带动碳减排约1145.8万吨,纺织业、农业转型贷款超70亿元,生物多样性金融试点经验获国际关注。普惠金融成效显著,民营经济贷款余额全国第二,普惠小微、涉农贷款等多项指标全国第一。
此外,浙江也在积极探索深化数字金融改革,以浙江数字经济先行省建设为契机,积极打造数字金融生态,引导金融机构精准对接工业互联网、“未来工厂”、产业大脑等场景,创新“算力贷”等特色金融产品,助力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截至6月末,全省数字经济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4.5%,高于各项贷款增速5.5个百分点。
下一步,浙江金融系统将持续落实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深化改革创新,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强金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