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美国人,终于可以摆脱中国制造,用上正宗印度货了!数据显示,印度已经超过中国,成了美国智能手机的头号供应商。 苹果这招玩得溜——把组装环节搬到印度,规避25%的关税,同时保留中国供应链生产核心零部件。 就像富士康在印度建的芯片厂,虽然初期只能做封装测试,但已经让印度人兴奋得不行,仿佛看到了“半导体崛起”的曙光。 不过,印度工厂的iPhone16Pro主板上还能看到工人指纹,摄像头里偶尔混进灰尘,这“原汁原味”的印度风味,美国人算是尝鲜了。 印度能逆袭,全靠“三低”法宝:劳动力成本低、土地租金低、关税成本低。但天上不会掉馅饼,印度工厂的良率比中国低10%,相当于每生产100部手机就得报废10部。 苹果算得精:省下的关税和人工足够cover残次品损失,还能倒逼印度工厂自己“卷”。 印度的基础设施更绝——零件从中国运到印度港口,先堵三天,再走两天公路,等零件到了车间,订单都凉了半截。去年印度工厂就因为缺零件停摆半个月,最后还是靠中国空运救急。 还有工人素质问题:印度招来的工人很多是文盲,装手机电池能把正负极接反,开机直接炸机,这种“创新”操作,中国老师傅看了直摇头。 表面看中国丢了组装份额,实则玩的是“田忌赛马”。华为在搞5G基站,大疆在做无人机,宁德时代研发固态电池,这些高端制造印度连门都摸不着。 苹果嘴上喊着“去中国化”,身体却很诚实,90%以上零件还得从中国进口。印度充其量是个组装中转站。 讽刺的是,美国消费者嘴上支持“供应链安全”,拿到印度造的iPhone却在论坛吐槽:边框能塞进一张纸,屏幕阴阳屏,花同样的钱买个残次品,这就是“安全”? 虽然印度现在70%的手机出口都靠苹果订单,但印度要是哪天让苹果不满意,富士康拍拍屁股就能去越南建厂,留下印度一堆烂尾工厂。 更要命的是印度的产业链短板。中国能从芯片到螺丝全搞定,印度连合格的手机玻璃都造不出来。 苹果虽然拉着供应商去印度设厂,但本地配套跟不上,最后还是得依赖中国。就像富士康在印度建的芯片厂,初期只能做封装测试,核心制造还得回中国。 这场供应链转移就是美国的“阳谋”——用印度制衡中国,却没想到中国早看穿了套路。咱们主动让出组装环节,专心攻芯片、AI、新能源这些“主科”,印度还在为“副科”沾沾自喜。 等印度把组装玩明白了,中国可能连手机都不稀罕造了,直接搞“无屏幕设备”,到时候印度的产能瞬间变废铁。 送美国朋友一句话:用印度手机记得备个螺丝刀,随时准备修修摄像头、整整边框,这才是“印度制造”的正确打开方式! 对于此事,大家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