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1933 年,鬼子把一小媳妇摔在炕上,扑上去就要解她的腰带。小媳妇拼命挣扎,绝望

1933 年,鬼子把一小媳妇摔在炕上,扑上去就要解她的腰带。小媳妇拼命挣扎,绝望时突然看到了身边的笸箩,她抓起锥子,冲着鬼子的眼睛狠狠刺了过去…… 锥子扎进肉里的脆响,混着鬼子的惨叫在屋里炸开。 富白丫的手还在抖,那把锥子是她扎豆瓣酱用的,竹柄被磨得溜光,平日里扎在泡软的黄豆上,“噗嗤” 一声能挤出金红的浆水,此刻却在鬼子眼眶里,搅出浑浊的血。 炕席上的补丁蹭着她的胳膊,那是去年王天鹰上山套了只兔子,换了块蓝粗布给她补的,布角还留着他笨拙的针脚。 灶房的锅底灰还在脸上糊着,被冷汗冲开两道白痕。 富白丫刚才抹灰时,手指蹭到了灶台上的酱缸沿,指甲缝里还嵌着暗红的酱渣 —— 这缸酱是她开春做的,按爹教的法子,黄豆煮烂了拌盐,晒足了一百天,香得能让隔壁王奶奶的孙子流口水。 她本来盘算着,等王天鹰回来,就着酱给她蒸碗鸡蛋羹,他总说 “你做的酱,能下三碗饭”。 院门外的枪声震得窗纸发颤。富白丫听见公公王旷野的吼声:“白丫快跑!” 那声音嘶哑得像被砂纸磨过,她猛地想起爹还在时,常和王旷野坐在门槛上喝酒,说 “将来咱两家结亲,我闺女就交给你护着”。 那年爹被狼群祸害死,是王旷野背着她爹的骨骸回来,膝盖磨出的血泡沾在山道上,像串红珠子。此刻他手里的砍刀劈在鬼子枪托上,“当啷” 一声脆响,惊飞了檐下的麻雀。 鬼子的军靴在炕上来回碾,富白丫的腰带被扯得快断了。她瞅见鬼子另一只眼睛里,映着自己脸上的锅底灰,突然想起早上王天鹰出门时,捏着她的脸笑 “咱白丫抹了灰也好看”。 他背上的猎枪还泛着新油光,说要去套只袍子,给她做件新棉袄。此刻那棉袄还没影子,她却要用这双揉面做酱的手,攥着锥子跟鬼子拼命。 “砰” 的一声枪响,院外的吼声停了。富白丫的心猛地沉下去,像掉进了冬天的冰窖。她知道王旷野没了 —— 那个总在她做酱时蹲在旁边添柴的老头,那个把她当亲闺女疼的公公,刚才还在为她拼命。 鬼子的血滴在炕席上,红得像她缸里的豆瓣酱,她突然疯了似的,把锥子往鬼子另一只眼睛里扎,嘴里喊着 “我让你看!我让你看!” 屋外的鬼子撞开门时,富白丫正被那瞎眼鬼子按在炕上。她瞥见窗台的棱角,那是王旷野上个月特意凿平的,怕她擦窗时磕着。 此刻那棱角在月光下泛着冷光,像把没开刃的刀。她突然笑了,笑得眼泪都流了出来,然后用尽全身力气,低着头撞了过去。 血溅在酱缸上,红得发暗。富白丫倒在地上时,手指还在抽搐,像是要抓住什么。 灶里的火还没灭,柴草噼啪地响,映着她脸上没抹匀的锅底灰,和那道被汗水冲开的白痕 —— 那模样,倒像她刚从灶房出来,手里还端着碗热乎的酱。 王天鹰带着猎物回来时,村子静得能听见风刮过草垛的声。 他推开家门,看见爹趴在院心,胸口的血冻成了黑冰;屋里的炕席上,白丫的血浸透了补丁,那把扎酱的锥子掉在地上,竹柄上还缠着她的头发。 酱缸的盖子开着,金红的酱面上,落了片带血的头发,像朵刚开就谢的花。 后来村里人埋白丫时,把那缸酱也埋在了她旁边。有人说,那酱香得很,混着土味,闻着心里发紧。 每年开春,总有人往她坟前撒把黄豆,说 “白丫,再做缸好酱吧”。王天鹰没再娶,守着空屋过了一辈子,猎枪挂在墙上,枪口对着白丫撞过的窗台,像在替她,盯着这片再也不能安宁的土地。 很多年后,密山的老人还在讲这个故事。说有个会做酱的小媳妇,用扎酱的锥子,戳瞎了鬼子的眼;说她公公像头老黄牛,拼了命也要护着家里人。 他们说,那缸酱埋在土里,长出的草都带着股子烈味,风一吹,就像有人在喊 “别欺负咱中国人”。 而那把锥子,被王天鹰磨得更亮了,放在爹和白丫的牌位前。他常对着锥子说:“白丫,你看,鬼子被打跑了,咱能安心做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