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通讯员窦亦然魏宇翔陈龙
自2017年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以来,湖北水生态环境质量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2024年,全省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95.8%,较“十三五”末提升5.4个百分点。长江湖北段、汉江、清江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标准,河湖面貌显著改善。
牛车河团风县水利和湖泊局供图
据介绍,湖北以流域为单元统筹推进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协同治理。积极谋划建设“荆楚安澜”现代水网,围绕构建“三江千湖,北送东流”格局,规划项目157个,总投资超万亿元。制定幸福河湖评价指南,完成1167个河湖健康评价,建立“一河(湖)一档”“一河(湖)一策”治理体系。襄阳莺河、宜昌柏临河、十堰茅塔河等国家级幸福河湖建设项目高标准推进,20个省级幸福河湖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全域发展。
湖北省河湖长办相关负责人华平介绍,目前湖北已形成了官方与民间河湖长互补的“双河长制”。武汉的1345名民间河湖长、59支志愿团队、6000余名志愿者覆盖小微水体;荆州配备了572名长江岸线管理员,巡护长江干流。
位于襄阳宜城市的莺河,是汉江重要支流,治理前曾是缠绕在宜城腰间的“黑臭伤疤”,河道狭窄淤塞,生态退化,水质一度跌至劣V类。如今,两岸绿植葱郁,水面清澈如镜,映照着蓝天白云与翠绿植被,构成一幅美不胜收的自然画卷。巨变始于2023年湖北首个幸福河湖建设试点落户莺河。宜城市举全力推进项目,同步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建生态护岸14.8公里,全面修复莺河流域生态环境。如今岸带植被覆盖度达94.5%,水土保持率提升至83.76%,生态质量显著提升。
治理前
治理后谢子恒摄
不远处的咸宁市,母亲河淦河的蜕变同样令人瞩目。绿意盎然的淦河绿道旁,波光粼粼。然而十年前,这条长75.16公里的河流曾饱受污染侵占之苦,淤塞黑臭。
为重焕生机,咸宁市践行“两山”理念,投入近30亿元创建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实施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新建改造管网153.74公里,建设污水提升泵站7座,完成2座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目前城区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66.96%,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024年,淦河成为湖北唯一入选全国“幸福河湖优秀案例”的水体。
咸宁淦河咸宁市水利和湖泊局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