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1943年12月,《淮海报》在引导团结抗战舆论方面,编辑思想、编辑方针旗帜鲜明。纵览当月出版且保留下来的总计7期《淮海报》(影印版),可以清晰地梳理出该报在报道内容的采集、编发上有一个显著特点,即在仅存的这7期影印版《淮海报》中,5个头版头条刊发了反“扫荡”、战敌伪的捷报和反映百姓踊跃参军的报道。
比如,1943年12月1日出版的《淮海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开辟专栏“彻底摧毁敌伪的‘扫荡’计划”,转发了新华社来自滨海(1943年11月)24日的急电,报道了山东滨海区我军攻克赣榆城,生俘伪旅长李亚藩以下1200余人的战果。
报道说,为有力策应鲁中、清河我军反“扫荡”大战,“紧随鲁南我军(1943年11月)15日聚歼汉奸惯匪刘逆桂棠大捷之后,滨海我军又于(1943年11月)19日攻克赣榆县城,创造了今年入冬以来,我军再次的空前大捷”。消息传出后,全区军民异常振奋。
1943年12月1日《淮海报》第1版
这篇报道对我军攻克赣榆城的战况,呈现得酣畅淋漓。阅看报道内容,我们仿佛身临其境。报道内容显示,自(1943年11月)19日开始,我滨海军区某某精锐部队经过充分准备后,即在滨海区东南地区发动有力的战斗攻势。是日黄昏,“我精悍子弟兵某部出发,迅速地向敌寇心脏地区赣榆城挺进。薄暮时即达城郊,我军即以秋风扫落叶之英姿,勇猛进攻”,经猛烈战斗后,当即将该城区敌伪修筑数年的强固工事悉数摧毁。深夜十二时,战斗更为激烈,我军先锋部队首先攻入城内,当即展开猛烈的巷战。到次日凌晨一时,新浦敌伪二百余闻讯赶来增援,又被我城外警戒部队奋力击溃。消息传入城内,我部队士气更加奋发。经过一天一夜,我军最后彻底粉碎了敌伪的挣扎顽抗,胜利结束战斗,完全占领该城,并将该城伪和平救国军第三十六师第七十一旅部队全部消灭,当场生俘伪旅长李亚藩,伪团长张星三、黄胜春等以下大小官兵1200余名,缴获步马枪830余支、轻机枪5挺、手炮4门、战马30余匹、汽车2辆,“其他金钱物资,胜利品堆积如山,现正清查中”。
1943年12月3日出版的《淮海报》,头版头条刊发的报道则是《冀鲁豫边区反“扫荡”大捷歼灭孙逆良诚总直属队俘伪参谋长以下千六百余》。1943年12月5日出版的《淮海报》,同样在头版头条位置刊发了痛击敌伪的报道《配合正面作战鄂中新四军大举出击攻入杨罗顺河镇等据点痛歼增援湘鄂前线敌伪》,并在同一版面刊发了《清河区反“扫荡”战渐趋紧张沂蒙、胶东军民积极出击》《滨海区八路军急袭郯城城关》等多篇相关报道。
1943年12月3日《淮海报》第1版
再看1943年12月13日出版的《淮海报》,除头版头条刊发了《苏南我军攻克漆桥俘伪副师长以下百六十人》报道外,配发了《新四军十月份战绩俘敌伪官兵千二百余》《沂蒙军民协力奋战反“扫荡”反“清剿”如火如荼》等振奋人心的消息。
值得一提的是,《淮海报》在传递中国人民杀敌荡寇捷报的基础上,兼具国际视野,在头版以外的其他版面分别刊发了《盟机继续轰炸纳粹统治地区》《聂伯河西岸要城车尔卡绥已被包围苏军距该城仅五英里》《意境盟军占领阿尔菲德纳》《太平洋美军占领塔拉瓦等三岛》《苏军克复哥美尔并占领区中心多处》《柏林连遭盟机猛炸燃烧烟雾飘荡九百里市内交通几告全部停顿》《美机轰炸台湾日机场》等报道,一个个来自世界各地反法西斯战场的好消息,进一步鼓舞了中国军民特别是淮海区军民的斗志,增强了中华民族抗战必胜的信心。
特别是1943年12月3日出版的《淮海报》,在其第二版专门推出《半月国际述评》,对希特勒纳粹统治陷入空前危机、盟国加强合作、盟国空中攻势加剧、美军在吉尔贝特群岛登陆等进行了述评式报道。
根据地青年应征参加主力部队
一边是敌伪溃败声不绝,一边是泗沭参军潮迭起。现存的1943年12月出版的7期《淮海报》(影印版),在不同日期分别刊发了淮海报社采写的消息《泗沭各区展开激烈竞赛参军热潮继续高涨》《感动人的参军故事》《七十五岁老翁送儿从军》《模范妇女劝夫抗日》《郝小儿童团募款劳军》《小学生王业创投笔从戎》《淮阴召开生产动员大会展开热烈生产竞赛》《参军热潮如火如荼沭阳十天中参军222人》及通讯《三庄区的参军运动》,并重点报道了“我国历史上之空前创举”——劳动英雄及模范生产工作者代表大会、边区生产展览会同时在延安隆重举行的盛况。
整装待发的新四军战士
除此之外,1943年12月7日的《淮海报》还专门出版了《泗沭参军特辑》,对泗沭地区踊跃参军的情况进行了报道,以淮海报编委会的名义,刊发了《我们的敬意》,同时采写了《泗沭县委对于参军最后一周工作指示》《参军运动中的模范》《泗沭参军已完成数目》《半月泗沭参军鸟瞰》等报道。
在查阅上述《淮海报》史料过程中,我们最为真切的感受是,了解1943年12月份出版的《淮海报》中的抗战历史,不只是对那段历史的深情回望,更是对一份红色报纸、一批红色报人、一众抗战军民所展现出的伟大抗战精神的致敬与传承。
联合策划:淮安市档案馆淮安日报社
报道团队:何弦杜勇清
周登超吴修文王伟
海报设计:李海娇
(文中资料图片由淮安市档案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