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芜湖“无废城市”建设成果丰硕

全面启动已有一年

芜湖“无废城市”建设成果丰硕

作为全省首批“无废城市”建设城市,芜湖在坚持绿色生产生活的基础上,一方面从源头上减少固体废物产生,另一方面加大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将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一年时间过去了,芜湖“无废城市”建设进展如何?

源头管控强监管固废资源循环化

记者从芜湖市生态环境局土壤科了解到,芜湖“无废城市”建设的主要任务包括优化提升产业结构,推动工业源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促进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提升主要农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水平;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促进生活源固体废物减量化和资源化;加强全过程管理,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

截至目前,芜湖已累计创建省级绿色工厂53家、国家级绿色工厂31家、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2个、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5家。

2024年,芜湖市危险废物产生量97.94万吨,处置量为92.17万吨,利用量为5.79万吨,利用处置率99.74%。制定出台《芜湖市小微企业危险废物收集试点管理办法》,在芜湖市规划布局危险废物收集试点单位4家,2024年共与1238家中小微企业签订收集协议,有力破解小微企业危险废物处置难、处置贵难题。2024年,芜湖市生活垃圾(其他垃圾)产生量为108.88万吨,无害化处理率为100%;厨余(餐厨)垃圾处理量为11.75吨,无害化处理率为100%。

建筑垃圾防治能力持续强化。芜湖市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已达48.7%,绿色建筑开工和竣工面积占比均达100%。芜湖市建筑垃圾产生量为368.62万吨,其中工程渣土再利用率为100%,建筑垃圾资源化再利用率为93.8%。

数字赋能信息化技术破解旧难题

目前,芜湖市2189家固体废物产生单位纳入省固体废物管理信息系统,104家危险废物重点监管单位使用一体化称重信息设备并成功对接省固废系统,实现固体废物收集、转移、处置等全过程管控和信息化追溯。

持续推进固废资源化研究方面,芜湖市推动长三角信息智能创新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芜湖机器人研究院等市校共建研究院与芜湖本地企业深度对接,促成绿色成果产学研合作3项,累计梳理、发布锂离子电池回收技术与设备、废旧电池全自动化拆解装置及其资源化加工利用等节能环保领域创新成果20余项。

2024年末,芜湖市金融机构绿色贷款余额1057.0亿元,同比增长26.3%,有效支持传统行业节能降碳和升级改造;落实资源综合利用、污染防治等相关优惠政策,2024年合计减免税费4.5亿元。

构建全民行动体系首批“无废细胞”公示

“无废城市”建设需要每个人贡献力量,近年来,芜湖市生态环境局广泛普及“无废”理念,引导广大市民从衣、食、住、行、用等多方面践行绿色消费理念和绿色生活方式,构建“无废城市”全民行动体系。

根据相关要求,芜湖市生态环境局持续宣传“无废细胞”建设理念,并收到多家企业提交“无废细胞”申报材料。日前,芜湖市生态环境局对芜湖市2025年第一批“无废细胞”名单予以公示,包括芜湖海螺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等8家“无废工厂”,1家“无废油库”和1家“无废加能站”。

所谓“无废细胞”是指为贯彻落实“无废城市”建设相关理念,推广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培育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社会生活单位。这些“细胞”包括机关、企事业单位、饭店、商场、村居、家庭等各类生产生活单元。(记者吴敏实习生欧文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