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一老太一生育有7个儿女,可临终前,她却选择把名下170万元的财产全都赠予了儿媳,至于儿女,则分毫未留。 这一下,其余6名子女不乐意了,觉得老太的决定是受到胁迫的,不应算数,于是,他们上门去闹,要老太的儿媳交出财产重新分配。 儿媳无奈之下,只好将老太的6个子女告上法院,请求确认赠予有效,法院的判决亮了! 网友表示:“孝与不孝是能被看到的,老太太心里明白着呢!” (信源:大象新闻 2025-7-31) “补偿款下来那天,我就知道这钱得给小秀。”刘老太躺在病床上,对着手机镜头缓缓说道,旁边端着水杯的小儿媳眼眶红了。 刘老太这辈子最得意的不是生了七个儿女,而是小儿子娶了个好媳妇。 自从小秀嫁进门,就没让老两口动过手。 冬天的床单被罩总是提前拆洗,夏天的绿豆汤每天晾到温热,就连刘老太和老伴生病的那几年,小秀也是忙前忙后,毫无怨言。 直到老两口相继离世,其他六个子女才想起家里还有一笔170多万的土地征收款。 他们看到老母亲临终前录制的视频,视频里老人说得清清楚楚:“这钱给小秀,感谢她伺候我们这些年。” 可谁也没想到,这段视频成了导火线。 “妈肯定是被她逼的!”大儿子首先翻了脸,兄妹几个轮流上门,逼着小秀把钱交出来按遗产分配。 小秀没办法,带着手机里的视频走进了法院。 “我伺候老人不是为了钱,但这是妈亲口说的,不能不算数。” 开庭当日,她坐在原告席上,声音不大,却透着一股倔强,因为她知道自己对老人是真心实意的好,老人正是因此才把财产给自己的,所以自己问心无愧。 那么,法院是否会支持小秀的诉求呢? 1、刘老太临终前录制的视频可视为口头赠予。 依据《民法典》规定,赠予人必须是自愿将财产给予受赠人,不存在受欺诈、胁迫、重大误解等违背真实意愿的情况。 如果因受欺诈、胁迫而作出赠予,受欺诈方或受胁迫方有权请求撤销赠予。 也就是说,如果该赠予是刘老太的真实意愿,就应认定有效,170多万元的土地征收款也应按照赠予给小秀。 反之,如果该赠予存在问题,那么小秀就不能得到这笔财产,这笔财产最终也会按照刘老太的遗产由其儿女进行分配。 2、当然,事实胜于雄辩!法院经调查后,小秀的“孝心”在村里是有口皆碑的。 法官通过走访村邻和家族亲属,确认了小秀自嫁入刘家后,几十年如一日悉心侍奉公婆,承担家务、照顾孩子且任劳任怨,是邻里公认的好儿媳。 这就表明刘老太生前自愿将巨额财产赠予小秀,是有合理动机的,并非反常之举! 而且,根据小秀提供的视频也显示,刘老太当时精神还不错、思维正常,且吐字清晰。 也就是说,刘老太当时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且赠予意思表示真实、明确,不存在模糊或者受胁迫的迹象。 3、总体而言,刘老太生前自行处置自己的合法财产,是其真实意愿,不违反法律法规,不违背公序良俗,该赠予行为当然有效。 小秀有权按照刘老太的赠予获得170万元的财产。 法院最终也认定刘老太对小秀的口头赠予行为真实合法有效。 对于这个结果,有网友说:“那几个亲生儿女为什么不好好反思老太太为什么这么做呢?老的活着的时候不见人影,端屎端尿的时候躲得老远,现在见钱眼开,一个个跳出来充孝子,还好意思说老人被逼迫?脸往哪搁?就该让他们一分钱都拿不到,长点记性!” 对此,你又怎么看?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注:文中人物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