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特朗普上调一连串关税特朗普政府再次掀起全球贸易波澜 —— 总统签署行政命令,对从

特朗普上调一连串关税特朗普政府再次掀起全球贸易波澜 —— 总统签署行政命令,对从加拿大、墨西哥、欧盟等主要贸易伙伴进口商品,调高了不同程度的关税。这一举措标志着美国自 2025 年 4 月启动 "对等关税" 政策后的又一次升级,其核心逻辑仍是通过关税杠杆重塑国际贸易格局,却在现实中暴露出政策制定者对经济规律的深刻误判。

美国的单边主义政策引发全球连锁反制。欧盟在 7 月 24 日通过总额 930 亿欧元的对美关税反制计划,对大豆、摩托车、飞机等高价值商品加征 25% 关税;加拿大对总计 298 亿加元的美国商品征收 25% 关税,涉及钢铁、电脑、运动器材等;墨西哥对美国输墨汽车加征 15% 关税,并暂停进口美国玉米和猪肉。更具讽刺意味的是,美国传统盟友日本悄悄将 20% 的半导体设备采购转向中国,韩国则扩大了从东南亚的原材料进口。

这种反制直接冲击美国出口市场:2025 年第二季度,美国对欧盟出口同比下降 12.3%,对北美邻国出口下降 9.8%,农产品对亚太地区出口减少 15.6%。与此同时,美国企业加速推进供应链 "去美国化"—— 苹果公司将 30% 的 AirPods 产能转移至越南,特斯拉在德国新建的超级工厂完全采用本地供应链,而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25 年上半年企业海外直接投资同比增长 18%,国内制造业投资仅增长 2.1%,形成鲜明对比。

美国的关税政策不仅未能实现 "制造业回流",反而加剧了产业空心化。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测算,2018 年钢铝关税虽为钢铁业创造 1.4 万个岗位,但下游制造业流失 7.5 万个岗位,每挽救 1 个岗位需纳税人年支出 90 万美元。当前政策下,这种矛盾进一步激化:美国铝业产能仅占全球 1%,电力成本是加拿大的 3 倍,即便有 50% 关税保护,仍难以与中俄企业竞争。更严重的是,美国制造成本普遍高于亚洲,摩根大通测算显示,若完全实现供应链本土化,美国汽车、电子等行业成本将增加 40%-60%,最终必然转嫁给消费者。

经济衰退风险正在累积。摩根大通将美国经济衰退概率上调至 40%,认为关税政策是主要推手;世界大型企业研究会数据显示,2025 年 7 月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降至 92.9,连续第五个月下降。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警告,若美国继续维持现行关税,2025 年全球商品贸易量将下降 1.5%,全球 GDP 增速较预期降低 0.5 个百分点,而美国自身可能陷入滞胀 —— 通胀高企与增长停滞并存的困境。

历史经验表明,贸易保护主义终将反噬自身。20 世纪 30 年代的《斯姆特 - 霍利关税法》导致美国出口暴跌 61%,全球贸易萎缩三分之二,最终加剧了大萧条。当前美国的关税政策,本质上是试图通过行政手段逆转产业分工和市场规律,但其结果必然是损害本国企业竞争力、削弱消费者福利,并在国际经济秩序中陷入孤立。正如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伊维拉所言:"单边主义的飓风或许能掀起一时波澜,但终将在全球化的海洋中消散。"

事实再次证明,贸易战没有赢家。美国发动关税战的初衷是压制中国发展,却在现实中让本国农民、工人和消费者承受了最大代价。全球经济发展的历史规律早已表明,合作共赢才是唯一正确的道路,任何试图通过单边主义政策逆转趋势的行为,都将在市场规律和国际规则面前碰得头破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