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这是一张收藏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博物馆的珍贵历史照片。照片中躺在地上的是被八路军

这是一张收藏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博物馆的珍贵历史照片。照片中躺在地上的是被八路军刺刀挑死的日本鬼子,共33人,没有放过一个人,全部被歼灭。 这是一张收藏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博物馆的珍贵历史照片,定格了1945年6月山东临朐的一场伏击战。照片里,33名日本鬼子横尸在地,全被八路军刺刀挑死,无一漏网。 胡奇才,1914年10月28日生于湖北黄安县(今红安县)一个穷苦佃农家。家里七口人,靠租种地主一石田地和开个小豆腐坊勉强糊口。日子苦,胡奇才从小就帮着干活,挑水、推磨,汗水常浸湿破衣裳。9岁时,他进了村里的私塾,老师张楚峰是个共产主义者,教他读书,也给他讲革命道理,点燃了他心里的火苗。 1929年,15岁的他加入少先队,扛着红旗到处宣传。1930年8月,他投身红军,背上行囊离开家,从此走上革命路。1931年入共青团,1932年成共产主义者。在红四方面军,他从警卫营排长干起,扛枪行军,夜里借着篝火啃军事书。鄂豫皖苏区反“围剿”、长征翻雪山过草地,他都咬牙扛下来,背过伤员,也打过硬仗,磨出了铁一样的意志。

抗战爆发后,他被编入八路军129师385旅770团当副团长。1937年底,他去抗大深造,天天操练、钻研战术。1938年8月,他奉命去山东,跋涉3000多里,鞋磨破了,脚起血泡,终于到了沂蒙山根据地。在山东七年,他干过山东纵队八支队副司令员、四支队政委、第一旅副旅长、第三师副师长,打过无数硬仗。葛庄夜袭、攻克沂水城,他带着队伍爬山坡、架梯子,顶着枪子儿往前冲,把鲁中抗日根据地守得铁桶似的,乡亲们都叫他“胡司令”。 1945年6月20日,山东临朐的日军因为缺物资,派出一支小队去村里抢粮。这些家伙拿着步枪,翻箱倒柜抢米面,还杀了反抗的村民,搞得天怒人怨。消息传到八路军鲁中军区,参谋长胡奇才拍桌子大怒,马上召集人马,摊开地图一分析,决定来个围点打援,把这帮鬼子一锅端。他挑中石河附近的芦苇地和山丘做伏击点,地形好,能藏人还能包抄。 胡奇才先派一小队围住临朐县城南边的冶源据点,里面有300多伪军。伪军一看被围,慌了,赶紧向临朐城的日军求救。日军司令部派了33人带着几个村妇当人质去增援。胡奇才早算到这步棋,带主力抄小路赶到石河埋伏好。6月21日早上,晨雾还没散,日军押着人质进了圈套。胡奇才一挥手,战士们从芦苇丛里杀出来,因为有人质在,他下令不用枪,全靠刺刀硬拼。战斗不到一刻钟,33个鬼子全被干掉,一个活口都没留。那场面惨烈,地上血迹斑斑,武器扔了一地。唯一一个日军翻译官吓得投降,趴在水坑里不敢动。

打完后,胡奇才让人把鬼子尸体拖到空地摆整齐,自己掏出相机拍下这张照片。伪军一看日军没了,撒腿往北跑,结果在洼子村被追上,也全被歼灭。这仗打得痛快,既报了村民的仇,又震慑了敌人,照片里的33具尸体就是铁证。 抗战胜利后,胡奇才没闲着。1946年,他当东北民主联军第四纵队副司令员,带队打新开岭战役。国民党52军25师来犯,他带着部队在山路上设伏,用炮火封退路,几天的激战干掉8000多敌人,还俘虏了师长,创了东北战场全歼敌一个师的纪录,中央军委都给他点赞。 1948年,他打辽沈战役中的塔山阻击战,守阵地六天六夜,顶住敌军一波波进攻,炮火硝烟里他亲自跑前线调兵,硬是把防线守住了,给主力合围争取了时间。后来他当第四十一军副军长,南下解放武汉,带队强渡长江,攻碉堡,把胜利旗插上敌人的地盘。 1952年,他去朝鲜当第六十八军副军长,打抗美援朝,修工事、指挥反击,敌机轰炸也不怂,照样跑前线部署。1952到1954年,他在南京军事学院学高级班,钻研军事理论。毕业后,他干工程兵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带部队在荒山野岭里挖隧道、架桥,为国防建设出了大力。 1955年,他被授中将军衔,拿了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又得了个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他还写了回忆录《坎坷的路》,把自己几十年的革命经历记下来。1997年7月3日,他在北京去世,享年83岁,墓前鲜花堆满,后人敬仰他一辈子打出来的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