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台风从来不“友好”从来没有“友好的台风”。只有拼尽全力之后,看上去的毫不费力。迎

台风从来

不“友好”

从来没有“友好的台风”。只有拼尽全力之后,看上去的毫不费力。

迎战台风竹节草,上海交出的,是一份相当不错的答卷。不过,我在网上看到,有人总结原因,说这次台风“对上海比较友好”。

这是什么意思?是上海树大招风吗?

台风就是台风,没有“友好不友好”。你要是觉得“友好”,是因为上海对“安全”这两个字的高度敬畏,是去年成功应对贝碧嘉、普拉桑之后,上海总结出的体系,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台风之前,当我看到上海一夜转移28.3万人、安排1000多个安置点时,甚至怀疑自己看错一个小数点。至于吗?

事实证明,至于!宁可“十防九空”,也不能“一失万无”。果断、坚决、彻底,没有二话。

昨晚,台风已出上海。不少安置人员,还被安排着多住一晚。无他,稳一点,生命至上。

最近两天,在上海街头,十万城市运营者彻夜不眠。抽水车就停在去年积水的路段,抢修人员组成24小时应急小组……

甚至今天中午,上海已经风平浪静,我还惊讶得知,一些部门的值守人员,还没有下班,还在安排。

你不看到这些,你只讲“友好”,我觉得就是不友好。

至于上海的老百姓,那就更不用说了。最听劝,最讲道理,最讲游戏规则。这些生活在黄浦江两岸的上海人,最理解这座城市的文化,最接得住积淀下来的文明规则。

当然,上海人也不是都讲好话的。比如,昨天迎接台风竹节草,对绝大多数工作感到满意的上海人,也对一件事,提出了建议:能不能想想办法,下一次黄浦江、苏州河的水位,不要这么高?

他们不是不理解,亲水平台和防汛墙之间的区别,他们只是本能地觉得,还有改进的空间。

确实啊,这就是竹节草之后的上海,“天天有改进”的上海。台风竹节草上海市今日热点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