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2年,49岁守寡三年的李清照嫁给了30岁年轻英俊的张汝舟。圆房之后,张汝舟瞬间变脸,粗暴掐住妻子的脖子怒吼:“你在说什么!”李清照惊恐万状,谁料婚后的生活更令她痛不欲生。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李清照这个名字,在历史长河里早已不只是一位女词人那么简单,人们谈论她,一半是为“千古第一才女”的绝代风华,另一半,则是为她那段惊世骇俗的再婚与离婚。 当一个年近五旬、历经国破家亡的女性,选择嫁给小自己近二十岁的男人,这究竟是一次勇敢的自我救赎,还是另一场劫难的开端? 故事的前半段,是世人艳羡的诗意人生,李清照出身名门,父亲李格非是苏门学士,家学渊源,她自己也争气,少女时代便才名冠绝京城。 在18岁那年,她嫁给了太学生赵明诚,这桩婚事堪称天作之合,两人门当户对,更难得的是志趣相投,都痴迷于金石字画。 并且婚后生活,被他们过成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词,夫妻俩最著名的日常,莫过于“赌书泼茶”,一人说出某个典故在哪本书哪一页,说对的可以先喝茶,赢家常常得意大笑,以至茶水泼了一身,这种精神上的高度契合与生活情趣,是他们爱情最坚固的基石。 可惜,个人的幸福在时代洪流面前,实在不堪一击,1127年“靖康之变”,北宋覆灭,李清照与赵明诚被迫南渡,开始了颠沛流离的逃亡。 而多年的心血收藏,在战乱中散失大半,曾经的安逸与雅致荡然无存,两年后,更大的打击来临,赵明诚在逃亡途中染病去世,46岁的李清照,在一夜之间,家与国都没了,丈夫的离去,抽走了她生命的所有支柱,她拖着病体,怀揣着幸存的文物,在乱世中艰难求生。 就在她最脆弱无助的时候,一个叫张汝舟的男人出现了,他三十出头,正值壮年,对李清照表现出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热烈的追求。 在那个孤苦无依、身心俱疲的时刻,这样一个看似可靠的肩膀,对李清照的诱惑力是致命的,她太需要一个依靠,一个能帮她分担风雨、守护文物的人。 而弟弟李迒也被张汝舟的“诚意”打动,在一旁极力劝说,尽管李清照内心不是没有过疑虑,毕竟两人年龄、背景差异巨大,但她最终还是选择了相信眼前这份“温暖”,点头嫁了。 在1132年,守寡三年的李清照,再披嫁衣,她或许以为,这是她灰暗人生的一个新起点,谁知,新婚之夜,当所有温情脉脉的伪装被卸下后,深渊才真正显现。 而圆房之后,张汝舟的脸说变就变,他不再是那个风度翩翩的君子,而是个急不可耐的债主,开口便直白索要李清照的全部财物。 但李清照当即回绝,而张汝舟的反应是毫不掩饰的暴力,他掐住她的脖子,面目狰狞,那一刻,李清照才彻底明白,自己不是嫁给了爱情,而是掉进了一个精心设计的骗局。 甚至婚后的日子,成了名副其实的地狱,张汝舟的目的只有一个:钱和文物,一旦索取不成,便是无休止的谩骂和拳脚相加。 当李清照绝望地质问他是否曾有过一丝真心时,张汝舟的回答冰冷而刻薄:“你比我大那么多,要不是图你的钱,我怎么可能娶你?”这句实话,像一把刀,刺破了李清照最后的一丝幻想,也点燃了她骨子里的刚烈。 但她不是逆来顺受的弱女子,她是李清照,她决定反击,凭着过人的才智和敏锐,她很快抓住了张汝舟的致命把柄——此人为了做官,曾在科举考试中舞弊,在宋代,这可是足以断送前程的重罪。 但接下来的一步,才是真正考验勇气的时刻,根据宋朝律法,妻子状告丈夫,无论胜诉与否,都要坐两年牢。 这几乎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决绝之举,但李清照没有丝毫犹豫,与其在无尽的家暴和屈辱中耗尽余生,她宁愿选择坐牢,也要把这个骗子拉下马,她一纸诉状告到官府,将张汝舟的罪行公之于众。 最终,张汝舟被革职查办,流放边地,得到了应有的惩罚,李清照也因此入狱,好在有朋友奔走相救,仅仅九天后便重获自由,并成功解除了这段噩梦般的婚姻。 这场仅仅维持了百日的婚姻,以两败俱伤的方式收场,但对李清照而言,这无疑是一次新生。 那么,她冒着牢狱之灾也要告倒张汝舟,究竟是为了报复,还是为了维护底线? 或许两者皆有,但更深层的,是对自我尊严的捍卫,报复,指向的是那个伤害她的人;而捍卫尊严,则指向的是她自己。 当她用行动宣告,即使身处绝境,女性也绝非任人宰割的羔羊,李清照不惜以“自污”的方式,也要挣脱枷锁,这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风骨,超越了个人恩怨,展现了一个独立灵魂在封建礼教束缚下的极限抗争。 李清照的选择警示后人,人品永远是择偶的第一道门槛,而女性无论何时,都必须保持清醒和独立,这才是守护自己的终极铠甲。 【信源】参考资料:李清照再嫁风波:才女的一场灾难“二婚”2017年04月12日来源:澎湃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