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记者褚晶君阮西内通讯员石丹丹王欣
隧道建设现场。受访单位提供
8月1日10时左右,在海宁市周王庙镇的新建铁路杭州萧山机场站枢纽及接线工程(以下简称“杭州机场高铁”)建设现场,一列长盾构机长145米,开挖直径14.9米,重约4000吨。超大直径盾构机——“钱塘号”成功掘进至1000环,累计进尺突破2000米,为后续国内首条穿越钱塘江的高铁隧道贯通奠定坚实基础。
突破千环大关,迎来关键节点。受访单位提供
杭州机场高铁线路全长85公里,新设海宁观潮站、钱塘站、萧山机场站,改扩建桐乡站,接入绍兴北站,除外,还设杭州南站至萧山机场站联络线,是浙江省第一条以隧道形式下穿钱塘江及机场的高速铁路项目。
由中铁十四局负责的钱塘江隧道是杭州机场高铁全线的关键工程,隧道北起浙江海宁周王庙,南至杭州钱塘区,全长5328千米,其中盾构段长3704千米,被誉为“钱江高铁第一隧”。该隧道采用“钱塘号”盾构机从海宁市周王庙镇单侧掘进。隧道建成后,高铁将以350公里时速不减速穿越钱塘江。
忙碌的施工现场。记者阮西内摄
整条隧道先后下穿钱塘江北岸大堤(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鱼鳞石塘)、钱塘江南岸大堤、杭绍成品油输油管道、西气东输输气管道、中国燃气管道等敏感地区,最大埋深达49.2米,最大水土压力约为4.5巴(压力单位),相当于一个手指甲盖的面积承受了4.5公斤压力,掘进过程中沉降控制要求高,施工难度大。
同时,由于钱塘江拥有举世闻名的涌潮,该区域的地质条件复杂多变,从淤泥质粉质粘土层到粉质粘土层再到粉砂层,每一层都各有其独特的“脾气”。同时,钱塘江潮汐水位变化为建设团队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潮汐水位变化会引发隧道水土压力的频繁剧烈波动及江底泥沙的持续运动。若不能依据水位实时动态调整施工参数,存在极高风险导致涌水、地层击穿乃至坍塌等重大工程事故。”中铁十四局盾构经理杨青林介绍。
为有效应对强涌潮、复杂地质及高水压等严苛施工条件,项目团队对江面水位进行测量,形成监测日报,并给盾构机配备了压力传感器、超前地质预报等辅助设备,对掘进过程中的潮汐变化、地质变化等进行实时监控、实时分析,及时调整盾构机切口压力、掘进速度、泥水参数等。同时,项目团队运用第四代同步注双液浆技术,将传统浆液固结时间从8小时缩短到1小时以内,快速达到有效强度,形成对隧道的加固、地层的支撑,控制沉降在3厘米以内。
明亮的隧道初步成型。受访单位提供
如今,这条“钻地巨龙”每天三班以16米的速度掘进。“到今年年底,隧道内部结构施工将全部完成。”中铁十四局盾构经理杨青林介绍,为抢抓工期,项目方将施工区域精细划分为5个网格单元,每个网格责任到人,同步开展党建联建劳动竞赛,比进度、拼质量、赛安全。同时,强化过程管控,每周对各班组施工质量、安全规范执行、现场文明等进行量化打分考核,并将结果动态公示,优秀者予以表彰,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
作为国内首条单洞双线、时速350公里的高铁穿钱塘江隧道,杭州机场高铁承载着不一样的使命。项目建成后,杭州机场将成为浙江首个实现空铁一体化的机场,乘客们下了飞机可“丝滑”换乘高铁,进一步推动长三角地区交通运输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服务长三角城市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