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教授:孩子六岁之前的培养,可以分成两个阶段,0-3岁是亲密关系的培养,3-6岁是性格的培养。 最近,李玫瑾教授的一些话像锤子一样砸在心上。她说,孩子六岁之前的培养,可以分成两个阶段,0-3岁是亲密关系的培养,3-6岁是性格的培养。 这句话太实在了。它告诉我们,别总盯着外面那些够不着的事,先把自己家里这棵小树苗扶正了。 0-3岁:他什么都不知道,只认得你的心跳与气味 一个刚出生的婴儿,他懂什么呢?整个世界对他来说,就是一片模糊的光影与声音。他认识世界的方式,全靠本能。他会记住那个经常抱着他的人身上的气味,会熟悉那个人的心跳,并且能分辨出那个人的声音。 这个人,就是他的“天”,是他的“全世界”。 孩子每一次哭,都是在用生命发问:“这个世界爱我吗?我安全吗?” 我们及时的回应,我们温暖的怀抱,就是在用行动回答他:“孩子,别怕,我们爱你。这里很安全。” 这就是李教授讲的“恩”。你在他最弱小无助的时候,给了他最可靠的港湾。这种感觉,会刻进他的骨子里,变成他一辈子的底气。一个在生命最初几年里,情感上得到充分满足的孩子,他会本能地相信这个世界是善良的,人是值得信赖的。 孩子过了三岁,情况就变了。他会跑了,会跳了,嘴里说着“不”,有了自己的小算盘。真正的挑战,从这里才算开始。李教授把3-6岁叫做性格培养期,这话说得一点没错。 这个阶段,孩子会用尽各种方法,试探我们的底线在哪里。而我们,就是那个给他划定边界的人。 前不久,我们在超市里看到一件事。一个四岁左右的小男孩,死死抱着一盒乐高不放。他妈妈告诉他,家里玩具太多了,今天不能买。小男孩二话不说,直接躺倒在地,开始打滚,哭声震天响。 周围的人都投来目光。那位妈妈的脸一下子就红了,看得出她非常尴尬。我们当时就在想,她会怎么办?是赶紧买单,结束这场难堪?还是坚持原则,顶住压力? 结果,她蹲了下来,声音不大但很坚定地对孩子说:“我知道你很想要。但是我们出门前说好了,今天不买新玩具。规矩就是规矩。你哭吧,我们就在这里陪着你。” 男孩的哭声更大了。但那位妈妈真的就那么安静地陪着,眼神里没有愤怒,只有坚持。大概十几分钟后,男孩自己觉得没劲了,从地上爬起来,拉住了妈妈的手。 我们打心底佩服这位母亲。她做的,就是一件天大的事:在孩子六岁前,坚定地对他说“不”! 为什么这个“不”这么重要?因为这是在给他建立最基础的是非观。他必须明白,不是他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哭闹打滚不是解决问题的通行证。这种恰到好处的拒绝,是在给他的心理“打预防针”,让他以后遇到真正的挫折时,不至于那么容易崩溃。 那些青春期极其叛逆,甚至做出极端行为的孩子,是不是在他们6岁前,很少有人对他们说过“不”? 所以,先有恩,后才能立威。 正因为0-3岁时,我们给了他足够的爱与拥抱(施恩),所以3-6岁时,我们才有资格与底气去给他立规矩(立威)。他内心深处知道我们爱他,所以他才能接受我们的管教。 当然,立规矩也有方法。 孩子的记性没那么好,一个好习惯的养成,需要我们不厌其烦地强调十几遍甚至几十遍,直到成为他的本能。 就拿看电视来说,我们可以规定每天只能看半小时。但具体是晚饭前看,还是写完作业看,这个选择权可以交给他。这让他感觉被尊重,并且学会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这个时期的孩子,内心戏也特别多。他会嫉妒,会悲伤,也会害怕。这些情绪,我们怎么处理? 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堵。 “不许哭!男孩子哭什么哭!” “有什么好怕的,胆小鬼!” 这种做法,是把孩子情绪的出口给堵死了。正确的做法,是疏导。 拿嫉妒来说,当他因为我们抱了邻居家小孩而不高兴时,我们可以对他说:“我们知道你心里不舒服了,是不是觉得我们不爱你了?放心,我们对你的爱,一点都不会少。” 拿悲伤来说,当他心爱的玩具弄丢了,哭得很伤心。我们应该抱着他,让他哭一会儿,并且告诉他:“玩具丢了,你肯定特别难过。我们陪你一起难过。” 拿害怕来说,当他指着一个黑影说害怕时。我们不要嘲笑他,而是承认他的感受:“哦,这个东西让你害怕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它到底是什么,也许并不可怕。” 我们教会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并且接纳它们,这就是在培养他的情商。一个内心强大的人,不是没有负面情绪,而是懂得如何与这些情绪相处。 我们给不了他一个永远安稳的世界,但能给他一颗强大的内心,去面对未来一切的风雨。这,才是我们能留给孩子最宝贵的遗产。 参考文献: 李玫瑾. (2019). 心理抚养:让孩子强大而自信地走向未来.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猜你喜欢
你看,这就是你教出来的孩子
2025-08-01
晨曦说事阿
孩子有六个现象,说明你养得很成功1. 敢在你面前发脾气。2. 主动分享小
2025-07-27
阿森纳侃热点
驾校育儿所之照顾25岁巨婴的一天
2025-07-05
大学安利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