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卫视主持人问浙江大学教授方东兴:“鸿蒙系统很重要吗?”没想到,方教授的答案比人们想象中更重。 方兴东没说漂亮话,只说中国有没有鸿蒙,能不能把它做起来,完全是两码事。 这话听着淡,实则戳中了痛点——自己手里有家伙,和看别人脸色讨饭吃,从来都是两重天。 2025年4月,微软旗下的github平台,咱们国内的用户突然就登不上去了。 问原因,只说是服务器问题,可谁都明白,人家的平台,想让你用就用,不想让你用,理由都不用好好编。 一个代码托管平台尚且如此,要是哪天操作系统的命脉捏在别人手里,咱们日常用的手机、电脑,恐怕说卡就卡,说停就停。 这让人想起早些年的芯片领域,七八十年代本已有了些进展,却因为一门心思搞“买来主义”,觉得有钱就能买到一切,结果路子越走越窄。 到了现在才彻底明白,核心技术这东西,人家真不想给,你揣着金山银山也没用。 人家让你做点周边配件,你才能有口饭吃;哪天不高兴了,连这点活儿都没得干,这哪是搞发展,分明是被人掐着脖子。 方兴东说鸿蒙能改变格局,不是随口说说。 看看华为这些年的路,就知道这话有分量。 这家企业过去30年干的事,别说普通人不敢想,就是中关村那些响当当的企业,比起来也差着层级。 论技术,Ascend910C人工智能芯片硬顶着封锁冲了出来,鸿蒙系统硬生生在移动操作系统里拼出个全球第三的位置,5G专利数量全球第一,6G研究也跑在前面。 论布局,从通信基站到智能手机,从云计算到人工智能,科技领域能沾上边的,几乎都有它的影子。 更让人佩服的是它在基础研究上的狠劲。 每年往里面砸200多亿,养着700多个数学家、800多个物理学家、120多个化学家,还有6000多位基础研究专家。 就说最近的盘古大模型5.5,五大基础模型一起升级,给各行各业的智能化添了把火,这种底气,不是随便哪个企业能学来的。 有人觉得华为就手机做得好,这实在是看浅了。 它从通信网络到芯片研发,每一步都在改写行业的规矩。 被制裁的时候,它没松劲,反倒憋着气把鸿蒙推了出来,还拉着国内芯片产业链一起往前走,这份韧性,才是真本事。 再看鸿蒙,现在已经进了教材,大学里也开了相关专业,早就不是某家公司的私产了。 方兴东说它以后能和windows、安卓、苹果分庭抗礼,不是空谈。 真成了气候,咱们就能在自己的系统上踏踏实实搞开发、做创新,不用再担心别人冷不丁断了后路。 过去咱们在科技上走了不少弯路,就是总想着抄近道。 方兴东看得透,他说如果鸿蒙成功,中国高科技的格局会完全不一样。 这是对处处受制于人现状的憋屈,也是对自主可控的真心期盼。 华为这30年的坎坎坷坷,鸿蒙这几年的起起落落,说到底都是在争一口气。 从github被卡脖子,到芯片断供的窘迫,这些疼都是教训。 方兴东的话,不是什么预言,而是句实在话:核心技术攥在自己手里,才能真正挺直腰杆。 鸿蒙要是真能站稳脚跟,那才是中国高科技格局换个活法的开始。
那么你们怎么看呢?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