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抗战中,新四军老虎团一字排开行军,队伍足有7里长。此时忽窜出一人:有日军!团长大

抗战中,新四军老虎团一字排开行军,队伍足有7里长。此时忽窜出一人:有日军!团长大惊失色,一看:糟了!日军冲到团部来了! 1944年6月,苏中平原青纱帐茂密。刚刚取得车桥战役胜利的新四军老虎团正在返回驻地途中,七里长的队伍散布在如皋县的乡间小路上。突然间,一个慌张的身影从路边冲出,带来了令人震惊的消息。这个意外的遭遇,将如何改写这支传奇部队的命运? 1944年6月下旬,苏中新四军刚刚结束车桥会战,开始新的进攻行动。新四军第1师第3旅第7团,也就是著名的”老虎团”,正按照粟裕的命令从战场归建。这支部队在抗战中威名远扬,1942年6月至9月接连取得斜桥伏击战、石港战斗、夏家渡战斗等大捷,共歼灭日伪军近千人,因优异表现被新四军代军长陈毅亲自授予”老虎团”荣誉称号。 团长彭德清是福建同安人,1926年参加农民赤卫队,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在闽南苏区开展游击战争。他从一个普通的农民子弟成长为出色的军事指挥员,带领老虎团在苏中战场上屡建战功。 这天上午,老虎团采取一字长蛇阵行军。3营担任前卫,在前方约三里处探路;1营跟随团部在中间;2营担任后卫,在队尾三里外。整个队伍从头到尾足有六七里长,在青纱帐的掩护下向北行进。 当部队行进到如皋县海河滩附近时,远处传来零星枪声。正当彭德清准备派侦察员查看情况时,路旁突然冲出一个年轻人。他浑身大汗,神色慌张,腰间插着驳壳枪。战士们立即警戒,这人急忙喊道他是如皋县区小队的,他们刚被日军冲散,南面有大批日伪军正往这边来。 彭德清立即举起望远镜观察,果然看到远处干渠上密密麻麻的日军和伪军正在急行军,粗略估算有五六百人。这是一场完全没有预料到的遭遇战。更危险的是,敌军的行进方向正好与老虎团重合,而前后两个营都在三里之外,一时难以调动。 据后来了解,对面是由加藤清中队长率领的一个日军中队和伪军一个营,总兵力约500多人。他们原本接到线报下乡围歼如皋区小队,正准备”乘胜追击”时意外遭遇了新四军老虎团。 面对这千钧一发的危急时刻,彭德清与副团长张云龙迅速分析敌情,果断决定集中团部所有人员,占据附近民房和有利地形迎击日军。同时立即派通讯员通知各营:1营从右翼迂回包抄,3营和2营迅速回防。 战斗一触即发。日军还没意识到遇到的是新四军正规军,摆开阵势准备强攻。就在这关键时刻,团教导队队长秦镜带着百来号精兵及时赶到。这些都是从各营挑选出来的正副班长,战斗力极强。彭德清立即下令反冲锋,打敌人个措手不及。 教导队在秦镜率领下发起反击,虽然初期有些吃力,但很快调集轻重机枪和掷弹筒猛轰,重新夺回被日军占领的土堤,与敌人形成对峙。 正当激战进行时,1营听到枪声主动从右翼包抄过来,恰好与日军的迂回小队相遇。1营长毫不犹豫开火,一个冲锋就把日军打了回去。3营营长陈桂昌也率部从左侧包抄,副营长陈景安带尖刀班冲在最前面,不幸被日军重机枪击中牺牲。战士们看到副营长倒下,愤怒地向日军猛冲。 原本想包围区小队的日军,反被老虎团包围。彭德清抓住战机,命令6连连长彭加兴直插敌人指挥部。在火力掩护下,6连仅用20分钟就插到敌人指挥部,100多把刺刀与敌人混战。许多伪军招架不住投降,一些日军拼死反抗,但在老虎团的猛烈攻击下,敌人指挥系统彻底瘫痪。 经过三个多小时激战,老虎团全歼这股日伪军500余人,取得海河滩遭遇战的完全胜利。这次战斗再次证明了老虎团的战斗力,也为彭德清后来的军事生涯增添了光辉一页。 彭德清后来担任第27军军长,在朝鲜战场上率部全歼美军”北极熊团”,创造了志愿军歼灭美军团级作战单位的唯一战例。从海河滩的团长到长津湖的军长,从抗日战场到抗美援朝,这位福建山村走出的农民子弟,用一生诠释了什么叫革命军人的忠诚与担当。 那个在海河滩上临危不乱的年轻团长,后来成为共和国的开国少将。战争的残酷与胜利的喜悦,都已成为历史。但那份为民族解放而战的精神,是否还能在和平年代找到传承?欢迎大家分享你们对这段历史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