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折翼青年李福康:一只手“洗”出亮洁人生

在长阳,“亮洁洗车”店主李福康用一只手,洗刷命运的不公,洗净人生的迷茫,更洗出了自强不息的光亮人生。这位33岁的折翼青年,如何在洗车行里找到了人生的支点?让我们走进他的故事。

眼前这位动作麻利、一丝不苟擦拭车辆的人,就是“亮洁洗车”的店主李福康。1992年,李福康出生在都镇湾镇峰岩村一个残疾人家庭。清苦的家庭并未磨灭他的乐观,但2011年一场意外却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19岁的他在县城机械厂打工时,因操作失误失去了左手。巨大的打击摧毁了他的心理防线,让他一度封闭自我。

“那时候我觉得自己被命运针对,感觉天都塌了。我不想和别人交流,更不想把残缺的手让别人看见。‌”李福康说。

父亲李继荣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东拼西凑借来10多万元支持他与人合伙开旅店,希望他能重新振作。然而,旅店经营不善,不仅血本无归,还让李福康背上了债务。

转机出现在2015年。一次偶然,李福康看到视力残疾的父亲贴着洗车行玻璃学习洗车技术。那一刻,他深受触动。李福康说:“爸爸虽然眼睛看不清楚,但还在学习洗车技术,我突然就觉得,我只是行动不便,又不是不能做事,我也可以洗车。”

同年,李福康在县城租下摊位,“亮洁洗车”开业了。为克服单手操作的困难,他每天营业12个小时,全年无休。擦一辆车,他总比别人多花半小时。冬天冰水刺骨,他的手关节常肿得握不住筷子。

后来,城东大通道改造导致店面搬迁,他又带着工具箱转战西边广场,来到了位于体育馆三岔路口的新店面。

十年来,每逢节假日,当附近洗车店纷纷歇业时,“亮洁洗车”的灯总是亮着。这份坚持为他赢得了众多回头客。在外务工的韩女士每次返乡都特意来照顾生意,还坚持多付20元。“不管夏天还是冬天,我只要来,他都是笑嘻嘻的,把车洗得干干净净,我很佩服他。”韩女士说。

如今,“亮洁洗车”已从一个小摊位发展为两个独立门店。李福康不仅还清了债务,还带动家庭脱了贫,用行动诠释了“自强不息”的精神内核。

“感谢县残联对我创业的支持,感谢经常照顾我生意的各位好心人,但是我们还是要靠劳动追求幸福,我经常告诉自己,一定要把车洗好,这样才对得起每一个来我这里洗车的人。”李福康说。

记者手记:采访李福康时,正值盛夏午后,他正躬身擦拭一辆轿车,阳光透过水珠折射出彩虹,映在他专注的侧脸上。这个十年前将残肢藏进衣兜的青年,如今已破茧成蝶,融入社会,成为“全新长阳”的建设者之一。最触动人的,是他谈及“亮洁洗车”十年未歇业时那句腼腆的解释:“怕有人需要。”短短五个字,道尽了他对善意的珍视与回馈。这不仅是一个人的奋斗史,更是一座小城用包容与温情托举生命的样本,是残疾人不甘命运、矢志奋斗、创造幸福的缩影。他的故事,正如店名“亮洁”一般,在命运的泥泞中,洗刷出生命的光亮与高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