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向全球17家制药巨头下通牒:60天内必须把美国药价降下来! 周五晚间美股全线大跌的背景下,制药企业股自然出现大跌。而周五A股医药板块全线上涨,创新药,中药出现涨停潮,在这样的背景下,下周一的医药恐难幸免。 当前美国药价博弈对A股药企的传导逻辑并非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其背后隐藏着复杂的产业链博弈和结构化机会。表面上看,美股制药巨头因特朗普的限价通牒导致股价跳水,但这并不必然意味着A股药企会面临同等压力。我们需要解剖三重核心传导机制: 首先,全球药价天花板下移将加速中国药企的差异化突围。美国将OECD成员国最低药价设为基准的政策,本质是强行建立全球药品定价联动机制。这会迫使国内出口型原料药企业加速转向高附加值领域,如华海药业等企业年报中披露的"原料药+制剂"一体化战略,恰恰是对冲国际价格压力的正确方向。 其次,创新药的国际估值体系面临重构。特朗普要求外企将海外收益回流美国,可能倒逼外资药企重新布局海外市场。以 百济神州 为例,其PD-1药物通过license-out模式进入美国市场时签署的价格条款,现在需要重新评估利润分配机制。这就为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创新药留出了议价空间。 最后,医疗产业链的再平衡带来结构性机会。美国药企可能通过缩减非核心研发支出来应对降价压力,这正是国内CXO企业的潜在风险点。但从历史经验看,2018年美国医保控价期间, 药明康德 的美国客户反而增加了外包比重以控制成本,这种剪刀差效应可能再次显现。同时,中药板块的爆发本质上是对医保控费政策的反向对冲,而非直接受益于国际事件。 需要警惕的是,市场容易将国际事件与本土板块波动做简单线性关联。真正影响A股医药板块的核心变量仍然是集采政策边际缓和、创新药医保谈判规则迭代等国内因素。投资者更应关注半年报中细分领域的分化,而非对海外市场的应激式反应。在全球药品定价体系重塑过程中,拥有全产业链控制力和定价权的企业将构建新的安全边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