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1834年,52岁道光皇帝陪着全贵妃吃晚膳,他看着旁边侍奉的18岁宫女,长得俊俏

1834年,52岁道光皇帝陪着全贵妃吃晚膳,他看着旁边侍奉的18岁宫女,长得俊俏,十分可人。这时全贵妃说:“万岁爷,今晚不要走了,就让我的宫女来陪你吧!”道光直夸全贵妃懂事,晚上留宿全贵妃宫中。 那晚过后,宫女郭佳氏被封为“佳常在”,一个包衣出身的小丫头,就这么一步跨进了妃嫔的门槛。她心里清楚,这份恩宠不是自己争来的,是全贵妃给的,是皇帝对全贵妃的偏爱顺带洒下来的一点雨露。 郭佳氏没得意忘形,反而更加小心。她知道宫里不缺美人,缺的是能让皇帝长久看一眼的人。她不争不抢,只在皇帝来时端茶递水,说话也轻声细语,从不提要求。 全贵妃看在眼里,越发觉得这丫头可靠。她自己忙着生皇子、争后位,没空天天陪皇帝,有个贴心人在身边替她看着,反倒安心。两人一主一仆,渐渐成了默契的搭档。 几年间,郭佳氏从常在升贵人,又升为佳嫔,位份在后宫里也算不低了。可她始终明白,自己这位置是依附着全贵妃的。全贵妃越得宠,她就越安稳;全贵妃若失势,她第一个就得跟着倒。 道光二十年,全贵妃突然病逝,宫里一下子没了主心骨。郭佳氏还没缓过神,一个月后就被降为贵人,从嫔跌回了原形。皇帝再没踏进她的宫门,仿佛那个曾经温婉可人的佳嫔,从来没存在过。 后宫的人情冷暖,她算是尝透了。从前笑脸相迎的太监宫女,如今连话都懒得搭。她也不恼,关起门来过自己的日子,读书、写字、绣花,尽量不惹事。 道光帝晚年宠上了琳贵人,后来的琳贵妃,后宫的风头全被新人占了。郭佳氏像一滴水落进湖里,无声无息。她不再盼皇帝回头,只求平平安安熬到老。 道光三十年,皇帝驾崩,儿子奕詝登基,是为咸丰帝。新帝尊封先帝妃嫔,郭佳氏被封为“皇考佳嫔”,搬到了太妃们住的寿三所。 她没跟着咸丰帝逃往热河,英法联军打进北京时,她留在了紫禁城。没人记得她,也没人害她,她就这么安静地活着,看王朝一步步走向衰败。 同治帝登基,她又被晋封为“皇祖佳妃”。光绪帝上位,她已是宫里最老的太妃之一。同治十三年,两宫太后为冲喜大封后宫,她稀里糊涂地成了“皇祖佳贵妃”。 谁也没想到,一个当年靠贵妃扶持上位、中途跌落、半辈子默默无闻的女子,最后竟熬成了贵妃。不是因为她多得宠,而是因为她活得够久。 光绪十六年,七十五岁的郭佳氏病重,被移到吉安所养病。几天后,她在那里 quietly 去世。宫里没大办,葬礼简简单单,最后埋进了慕东陵的妃园寝,位置偏僻,毫不起眼。 她这一生,起点是一顿饭的偶然,靠的是贵人的提携,盛时不过昙花一现,衰时冷清十年。可她没疯没怨,也没寻短见,就这么一天天熬了过来。 她不是宠妃,不是皇母,没生过孩子,也没搅动过风云。她只是在深宫里,凭着一点清醒和忍耐,走完了属于自己的路。 后宫多少女人争一辈子,赌上性命,最后连个名字都没留下。而郭佳氏,靠着长寿和低调,竟在史书上留了几个字。 她不是赢家,也谈不上输家。她只是活下来了,在那个吃人的地方,能活着,本身就是一种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