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冯玉祥为何要烧少林寺?1928年,冯玉祥带兵火烧少林,大火烧了40天,大量古建筑

冯玉祥为何要烧少林寺?1928年,冯玉祥带兵火烧少林,大火烧了40天,大量古建筑和文献付之一炬…… 1948年,黑海上一艘轮船失火,曾在中国权倾一时的基督将军“冯玉祥”,没能逃出来,葬身于火海。 要弄清这桩公案,得从1920年代的河南说起。那会儿的中原大地,军阀像走马灯似的换,今天直系来,明天奉系占,少林寺这块地,偏偏夹在各方势力中间。寺里的僧人不只是念经,还练武术、办武校,手下有不少会功夫的俗家弟子,地方上的民团有时也来依附,渐渐成了带点武装性质的势力。 1927年,冯玉祥的国民军进驻河南,他向来主张“砸神像、兴西学”,见不得寺庙搞特殊。更关键的是,少林寺当时跟他的对头——吴佩孚残部樊钟秀走得近,樊钟秀败逃时,把不少军械藏进了少林寺,这就给了冯玉祥不动手的理由。1928年春天,冯玉祥的部下石友三带兵包围少林,说是“清剿残敌”,其实是借题发挥。 带头放火的兵卒后来回忆,一开始只是想烧军械库,可寺里的藏经楼挨着库房,干燥的木质结构见火就着。有老和尚跪下来求,说“经书烧不得,是千年的根”,兵卒哪管这些,枪托一挥就把人打开。 火从藏经楼蔓延到天王殿、大雄宝殿,连寺里珍藏的《少林拳谱》孤本、唐代的佛经刻本,都在浓烟里化成了灰。40天的火,把北魏就有的塔林烧得焦黑,把达摩洞前的古柏烧成了炭桩,寺里的僧人要么逃进深山,要么被烧死在禅房里。 那会儿冯玉祥正在开封忙着整编部队,听说烧了少林,只淡淡说了句“寺产充公,僧人还俗”。他这人向来特立独行,早年信基督教,带兵时让士兵唱圣歌、查圣经,人称“基督将军”;可手段又硬得很,砸过孔庙、拆过祠堂,觉得这些“旧东西”碍着他搞革新。在他眼里,少林寺不只是寺庙,是“藏污纳垢的武装据点”,烧了,反倒符合他“破旧立新”的主张。 可他没算到,这把火会烧进历史的账本里。少林寺自北魏太和十九年建寺,一千四百多年来,历经战乱、灾荒,从没受过这么重的伤。那些被烧的壁画里,有宋代画工画的《武僧演武图》,每一笔都藏着武术招式;那些化为灰烬的经卷,有的是唐代高僧从印度取回的孤本,连朝廷都曾派人来抄录。这些东西,烧了就再也找不回来了。 说起来,冯玉祥这辈子跟“火”的缘分也怪。他出身贫寒,11岁就当清兵,靠打仗一步步爬上来,从北洋军阀到国民军领袖,手里的枪杆子沾过不少血,却总说自己是“为百姓打天下”。 1930年中原大战败后,他下野去了美国,在美国还到处演讲,骂蒋介石“独裁”,主张“抗日救国”。1948年,他乘苏联“胜利号”轮船回国,想参加新政协,谁也没想到,轮船在黑海敖德萨港附近突然起火。 有逃生的乘客说,火是从货舱烧起来的,里面装着不少书籍和衣物,可能是电线老化引燃的。冯玉祥当时在船舱里整理文件,等发现火情时,走廊已经被浓烟堵住。他身高近两米,块头大,行动慢,身边的人想拉他走,他却回头去抱那箱写了一半的《我的生活》手稿,就这耽搁的片刻,火苗卷着油布扑了过来。 从烧别人的庙,到被火吞噬,二十年光阴,像一场轮回。有人说这是“报应”,可细想又不对——历史从不是简单的因果账。冯玉祥烧少林,是军阀混战的荒唐恶果,那会儿的寺庙、古迹,在枪炮面前根本不值一提;而他葬身火海,更像是命运的偶然,跟他的功过没什么直接关联。 倒是少林寺的遭遇,成了永远的痛。解放后政府多次重修,可重建的殿宇再气派,也找不回唐代的木雕、宋代的壁画。有老僧人说,现在的少林寺像个大公园,游人挤着看武术表演,却少有人知道,藏经楼的地基下,还埋着1928年的焦木,下雨时,土里头会渗出淡淡的焦糊味。 冯玉祥这个人,复杂得很。他砸神像,却办过不少学校;他烧了古寺,却也反对过外国侵略。可不管怎么说,那把烧了40天的大火,烧断了少林寺的文脉,也在他的历史画像上,抹上了一道洗不掉的黑。 历史有时候就是这么拧巴——好人会做坏事,坏人也可能办点好事。可那些被毁掉的文化根脉,一旦没了,就真的没了。这或许比纠结一个人的功过,更值得琢磨。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