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时期,说起刘邦年轻时就是沛县一霸,原名刘季,说白了就是“刘老三”。家里种地他嫌累,读书又坐不住,每天带着樊哙、周勃这帮小弟在县城晃荡,没钱喝酒就去酒馆赊账,醉了直接躺灶台边睡觉——活脱脱一个古代“街溜子”。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刘邦年轻时在沛县就是个出了名的混子,本名刘季,街坊邻居都喊他刘老三。
这外号听着就透着股市井味儿,跟后来那个威风凛凛的汉高祖简直判若两人。
他爹刘太公整天愁得直跺脚,家里几亩薄田指望不上这个三儿子,让他读书认字吧,屁股底下跟长了刺似的坐不住。
倒是跟樊哙这帮杀狗的、周勃那帮吹丧的混得贼熟,整天在县城里招猫逗狗。
那年月的沛县街头,经常能看见刘老三带着他那帮兄弟晃悠,酒馆老板娘见着他们就头疼,这帮人喝酒从来不带现钱,记账的本子都快写满了。
喝高了也不讲究,直接往灶台边一歪就打呼噜,有回老板娘实在忍不住,揪着刘老三要酒钱,他倒好,嬉皮笑脸说:"嫂子急啥,等我当了大官,让你当诰命夫人。"
这话把满屋子人都逗乐了,谁也没当真,可谁能想到,这个整天赊账的街溜子,后来真让老板娘成了大汉朝的贵族。
刘老三三十三岁那年走了狗屎运,托关系当上泗水亭长。
搁现在就是个乡镇派出所所长,管着十里八乡的治安。
可那时候当官不比现在,俸禄少得可怜,他弟弟刘交都娶上媳妇了,他这个当哥哥的还打着光棍。
村里人背地里都说,刘家老三这辈子算是废了,四十岁的人还靠老爹接济,连个正经媳妇都说不上。
可这人有个特别的本事,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县里的文书萧何第一次见他,就觉得这人虽然吊儿郎当,但眼睛里透着股机灵劲。
有回县里征发劳役,刘老三押送民夫去咸阳,看见秦始皇出巡的车驾,脱口就说了句:"大丈夫当如是也!"
把旁边人吓得不轻,这话传回沛县,萧何反而更看重他了,觉得这个老光棍心里装着大志向。
在吕公的宴席上,这老头会看相,非要把闺女吕雉嫁给穷得叮当响的刘老三,婚礼那天,沛县有头有脸的人都来看笑话,结果发现这个老光棍穿着借来的礼服站在那,还真像那么回事。
更神的是,吕雉后来真成了皇后,当年那些笑话他们的人,肠子都悔青了。
秦末天下大乱,这个沛县混混的人生突然开了挂,带着那帮杀狗的、吹丧的老兄弟,居然真把江山打下来了。
樊哙后来封了舞阳侯,周勃当了丞相,连酒馆老板娘都得了个爵位。
历史有时候就是这么魔幻,一个连老爹都嫌弃的街溜子,最后成了开创四百年汉室基业的太祖高皇帝。
现代人看刘邦发迹史,总爱说他是流氓天子,可细琢磨就会发现,这人身上有股特别的魅力。
他能让萧何这样的能吏死心塌地,能让韩信这样的军事天才甘心效力,最后还能把他们都收拾得服服帖帖。
这种驾驭人才的本事,可比会种地、会读书重要多了。
司马迁在《史记》里写他"好酒及色",可紧接着就说他"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
说到底,刘老三的成功不是偶然,那个看似浑浑噩噩的街溜子外表下,藏着的是一颗帝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