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滨州网讯今年以来,滨州市发展改革委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充分发挥统筹协调职能,创新构建“123”工作推进体系,推动全市服务业实现量质齐升。上半年,全市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多项指标位居全省前列,规上服务业营收增速连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列全省第3位;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连续4个月位居全省前三;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0.4%,较去年全年提升12个百分点,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123”工作体系激活服务业发展新动能
在统筹推进上,滨州在全省率先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指挥部,出台《关于加快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创新建立“一个组织架构、两个统筹、三项机制”的“123”工作推进体系,实现决策直达基层、问题直通专班。通过突出政策引领、产业融合、项目支撑、龙头培育,补齐生产性服务业短板,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多样化发展,全力推动服务业扩量、提质、增效。
在效能提升上,市发展改革委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通过八大攻坚行动构建“月调度、季通报、年考核”全周期管理闭环。组织行业座谈培训6场,深入企业调研服务20余次,协调解决用工、项目对接等关键问题50余个。这种“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服务模式,有效破解企业发展痛点难点,相关创新做法获省领导肯定批示。
聚焦重点领域实现质效双提升
依托工业大市优势,滨州市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双向赋能,围绕金融业、批发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重点行业,制订落实“一业一策”攻坚提升方案,细化发展路径,精准施策发力。牛智谷控股(阳信)有限公司、滨州中裕食品有限公司入选省“两业”融合企业。
针对经贸流通领域短板,市发展改革委制定《滨州市落实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若干措施实施台账》,围绕“两重”“两新”及惠民流通等领域,动态储备物流项目69个,总投资261亿元。其中,聚恒智慧农博城等12个项目纳入市政府重点任务,上半年完成投资5.86亿元,达年度计划的73%。滨州创新机制强化保障、构建科学高效蔬菜储备体系的做法,作为全国三市之一获国家发展改革委宣传推广。
在绿色转型方面,滨州高标准推进转型金融省级试点建设,在全省率先出台试点工作方案,分批次向银行机构推送251家重点企业和122个转型金融项目,授信超1026元,为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有力金融支撑。围绕铝产业绿色转型,率先制定全国首个铝全产业链转型金融标准——《滨州市铝行业转型金融工作指引》,累计为魏桥铝电等重点企业发放铝行业转型贷款4.48亿元,实现“降碳”“降息”双赢。同时,确定12家银行、保险、担保机构为转型金融创新“揭榜挂帅”首批揭榜单位,构建“一机构一特色”应用场景,目前已有7家揭榜机构落地转型贷款7.2亿元、绿色担保3.04亿元。
通过聚力突破生产性服务业,滨州形成传统产业提升、优势产业壮大、新兴产业培育的良性发展格局。199个省市服务业重点项目加快推进,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省0.5个百分点、高于去年同期1.7个百分点,新增纳统企业29家,较去年同期增长21家,圆满实现首季“开门红”、半年“双过半”目标。
优化环境推动服务业持续发展
市发展改革委落实成就企业家梦想行动,依托“惠企通”等平台精准推送惠企政策,抓好龙头企业培育,促进市场主体发展壮大,省级服务业发展载体达31家。上半年兑现规上服务业营收奖励资金1000万元,惠及企业336家,有效激发企业发展内生动力。强化对企服务方面,建立545家规上企业服务台账,对58家重点企业实行县级干部包保制度,同时积极争取上级支持,37个项目入选省重点项目库。
当前,滨州服务业正处于提质增效关键期。市发展改革委将持续深化工作机制创新,重点实施“双百培育计划”,确保全年新增纳统企业超100家;建立短板攻坚清单,保持营收增速全省领先;强化项目引领,着力打造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下一步,市发展改革委将对标先进地区经验,提前谋划服务业发展新思路,通过一系列务实举措,持续提升服务业发展质效,推动全市服务业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稳步前行,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