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预算450万港币的电影《僵尸先生》因为拍摄严重超支,成本飙到了850万,而公司原先判断电影最多卖600万,也就是说,这部电影因为严重超支预计要亏250万,1985年的250万港币,少说也相当于现在的2.5亿,出品方嘉禾电影老板何冠昌为此十分恼火 1985年的香港电影市场热闹非凡,功夫片和喜剧片满天飞,嘉禾靠着《少林寺》这样的作品站稳了脚跟。可观众看多了,总想有点新鲜货。洪金宝瞧准了机会,琢磨着把功夫和灵异元素揉一块儿,搞出个新花样。于是,《僵尸先生》就这么诞生了。他拉来独立导演刘观伟掌舵,还找了以正派形象出名的林正英当男主,再加上从邵氏借来的当红小生钱小豪,阵容不可谓不豪华。 刘观伟之前一直在小成本文艺片圈混,这回跳进商业片的大坑,压力不小。他把小时候听来的茅山道士故事塞进剧本,和编剧团队反复打磨,想让这故事既吓人又好笑。林正英靠着扎实的武术功底,硬是把“九叔”这个角色演得深入人心。洪金宝不光当监制,还亲自操刀动作设计,确保打戏和灵异场面能无缝衔接。这帮人卯足了劲,要干出点不一样的名堂。 拍《僵尸先生》可不是件轻松活儿。最经典的僵尸跳跃镜头,演员得套上厚重的戏服,站到特制的木台上,用绳子拽着胳膊摆出僵硬的姿势。光线、角度得一遍遍调,一个跳跃镜头经常要重拍十几次,胶片钱哗哗地流。结果,拍摄周期从香港电影常见的30到60天,硬是拖到了120天,时间成本直接翻倍。 化妆也是个大坑。僵尸得既吓人又带点滑稽,化妆师用好几层进口材料给演员涂出青灰色的脸,再配上狰狞的表情。一个演员化个妆得4小时,卸妆还得1小时。元华演的任老太爷更夸张,脸上加了假牙和眼部特效,忙活一天下来,化妆组忙得焦头烂额,人工费和材料费蹭蹭上涨。 布景也毫不含糊。剧组在台湾湖口老街和香港影视城搭了民国初年的场景,义庄里放满破棺材和旧供桌,墙上贴着泛黄的符咒,任氏宅邸则弄得富丽堂皇,雕花木门、古董家具一个不少。这些东西看着带劲,可花钱也真不手软,布景预算从100万港币直接爆表。最终,电影成本从450万飙到850万港币,超支成了板上钉钉的事实。 嘉禾老板何冠昌一看这账,头都大了。他估摸着票房最多600万,亏250万是跑不掉的——1985年的250万港币,搁现在得值2.5亿啊!他在会上没少发火,觉得这帮人瞎折腾,风险太高,公司财务都要被拖垮。可洪金宝不服输,他觉得市场需要新东西,硬是顶着压力把片子拍完。刘观伟也咬牙坚持,赌的就是观众能买账。 1985年9月28日,《僵尸先生》在台湾首映,片名叫《暂时停止呼吸》。台湾观众一看这新鲜玩意儿,功夫加僵尸还带笑点,立马就炸了锅,影院排片加了一轮又一轮。试水成功后,11月7日香港上映,宣传主打林正英的正派形象和影片的独特风格。首映当晚,戏院挤满了人,大家被僵尸跳来跳去、九叔斗法的场面彻底迷住了。最终,香港票房冲破2000万港币,排当年第七,还拿下金像奖12项提名,最后抱回最佳音乐奖。 这还不算完,影片火了之后,香港影坛掀起僵尸片热潮。1986到1991年,港台拍了100多部类似题材的片子,可没一个能打破《僵尸先生》的票房纪录。东南亚市场也跟着嗨起来,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观众对茅山术和清朝僵尸特别有共鸣。日本游戏公司波丽佳音还拿它做灵感,搞出了僵尸题材的游戏。 《僵尸先生》的成功让刘观伟一跃成了灵幻片大咖,后来他又拍了《僵尸家族》《灵幻先生》,地位稳得不行。林正英的“九叔”形象成了经典,之后接连主演《一眉道人》《僵尸道长》,直接成了僵尸片的招牌。洪金宝的宝禾影业也靠这部片子赚足了名声和票房,继续在市场上大展拳脚。这部超支的片子,不光没亏,还给香港电影开了个新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