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老山战场上,杨启良歼敌18人,转业后却遭地方恶霸刁难,他看了恶霸一眼,说:“越战中的打打杀杀我见多了,你确定要和我动手?” 杨启良,1961年出生在浙江台州黄岩区的一个农村家庭。小时候,他干过挑水、砍柴、放牛的活儿,练就了一身硬骨头。1983年,他22岁那年参军,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1师2团3连,当上侦察兵。在部队里,他凭着刻苦和天赋,射击技术特别出众,多次在比武中拿名次,战友们都佩服他。 1984年,中越边境局势紧张,老山战役拉开帷幕。这场仗是为了保卫边疆,反击越军的挑衅。杨启良跟着部队上了前线,参加了收复166高地的战斗。1985年3月9日晚上,越军对无名高地发动猛攻,杨启良和三名战友守在1号哨位。敌人冲了三次,战友接连受伤,他一个人撑了下来。四个多小时里,他靠冷静和精准,干掉了18个敌人。这战绩让他拿了一等功,还被封为“战斗英雄”,名声传遍大江南北。 1996年,杨启良退役回了台州,先在工商局上班,后来当了台州经济开发区消费者协会秘书长。他干活还是军人作风,认真负责,处理投诉从不马虎,同事和市民都挺敬重他。可就在他以为日子能平静下来的时候,麻烦找上了门。 有个叫张三的家伙,在当地横行霸道,欺压商贩,收“保护费”,搞得大家敢怒不敢言。杨启良接到举报后,亲自去查。一天,他在集市上看到张三又在欺负人,气得站了出来。张三仗势威胁他,杨启良却一点不慌,冷冷地说:“越战中的打打杀杀我见多了,你确定要和我动手?”这话一出,张三的气焰没了,从那以后不敢再嚣张。杨启良这事迹在当地传开了,大家都说他不愧是英雄。 退役后,他没摆过英雄架子,反而更低调。在工作上,他处理过无数消费纠纷,公平公正,没人说他徇私。退休后,他也没闲着,参加社区活动,帮着调解纠纷,组织公益,忙得不亦乐乎。同事说他脱了军装,但军人那股劲儿一点没丢。 杨启良这辈子,从战场到民间,经历了大起大落。他在老山战场上不怕死,回家后也不怕恶霸。那个年代的兵,骨子里有种硬气,不管面对枪林弹雨还是地痞流氓,都不低头。他不是高高在上的传奇,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用行动告诉大家,什么是担当,什么是勇气。 他的故事让人感慨。那时候的英雄,不光是打仗厉害,回到普通生活还能顶住压力,不被欺负。这种精神放到现在,也值得我们琢磨。战场上的英雄,能在家里守住正义,这不比电视剧还带劲?杨启良用实际行动证明,英雄不是过去的标签,而是活在每一天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