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在被处死之前,皇上曾问过他一个问题:"你贪污了国家那么多钱,花得完吗?"谁料和珅仅说了一句话,就让皇上愣住了。 和珅出生在1750年,北京一个满洲正红旗家庭里,本名叫善保,父亲是福建副都统,可他三岁就没了妈,九岁又丧父,家境一下子穷得叮当响,靠亲戚接济勉强过日子。他进了咸安宫官学念书,学得满汉蒙古藏多种语言,还懂些密咒,成绩拔尖。1772年,他当上三等侍卫,进宫廷做事。起初,他办事勤快,机灵,很快就入乾隆的眼。1775年,升御前侍卫,次年进军机处,帮皇帝处理杂事,乾隆越来越宠他。甘肃冒赈案时,他查案有功,升得更快,当上户部侍郎、内务府大臣。初期,他还算本分,管云南和山东事时没出大岔子。可两淮盐引案中,他开始吞涉案财产,1780年后贪心大起,开当铺、煤矿、银号,啥生意都沾。 李侍尧案是关键转折,和珅审案时吞了部分赃款,还得皇帝赏赐,尝到甜头,从此一发不可收。1780年,他儿子丰绅殷德娶乾隆第十女固伦和孝公主,和珅成皇亲,地位稳如泰山。他拉帮结派,打击不同政见的官员,朝堂分成派系,互相掐架。他管崇文门税务和户部银库,加征关税,放高利贷,敛财无数。外面,他逼富商上贡,浙江有个曾姓商人不肯,结果家破人亡,财产全落他兜里。他的家产包括金银珠宝、田地房屋、古董字画,估算八亿多两白银,顶得上清朝十五年国库收入。这家伙贪得无厌,放眼古今少见。 乾隆晚年,和珅权倾朝野,乾隆巡游下江南五次,他负责开销,命令地方官员上贡资金,国库没动一分。乾隆诞辰大摆宴席,修建园林,收藏珍玩,他从贪款里垫付。朝中吏治坏透,官员贿赂成风,办事全靠钱打点,和珅维持党羽、压对手,也得散财。乾隆崩逝后,嘉庆四年正月初八,和珅下狱。嘉庆列二十条罪状,像僭越、贪污、结党。民间有传闻,嘉庆问他贪那么多钱能不能花完,和珅说那些钱大多用在先帝身上和朝中办事上。这话虽是野史,但点出清廷两大毛病:上头奢侈浪费,下面腐败横行。嘉庆没法接茬,因为这牵扯到他爹乾隆的挥霍和整个官场的烂摊子。 和珅抄家时,财产堆成山,金银珠宝无数,仆役乱跑,官员搜查了好几天。嘉庆下令赐他自缢,正月十八日,他用白绫上吊死了,四十九岁。他儿子丰绅殷德因公主关系免死,但家产光光,后来穷困潦倒。清廷虽收了这些钱充国库,可腐败没根除,官员还照样收贿,军队松散,百姓税负重。社会矛盾堆积,白莲教起义闹腾,嘉庆镇压花了大笔银子,国力下滑。鸦片从英国进来,官员勾结走私,民众吸上瘾,社会乱套。 1840年,英国炮舰轰沿海,鸦片战争打响,清军一败涂地,签南京条约,割地赔款,中国从此半殖民地。和珅党羽被清,但吏治没好转,王朝一步步走向灭亡。这事反映出清朝体制问题,皇帝独断,官僚腐败,人才受压,安全无保障。贪官像和珅虽极端,但根子在制度上,历代王朝都这样,周而复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