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老家一趟,对县城的底层社会体系有一些不同的看法。 目前县城的中坚力量,其实并不是当年学习最好的。甚至中等都算不上。但是就是这些人,成为支撑县城各个行政部门的核心。 小县城平均工资也就3000左右,可饭馆生意不错。这种犬牙交错的世界里,认识人,就是王道。亲戚,亲戚的亲戚,还有高中,中专,乃至小学同学等等。认识100个人,基本上吃穿住行,医疗,教育都能找到人。一个饭馆生意,靠的基本就是几十波熟客。 外来的和尚,甭管你是住持还是方丈,也没用,你很难融入这个体系里,人家一年365天,可以200天在外面聚餐,你做不到。再者来说,思维也无法沟通。 小县城,下午两点半之前,甭管企业,还是办公室,基本办不成事情。核心的事情都在饭桌上办成的。白酒还是主流,价格100到200之间最多,我回家一周,聚餐了8次。 乡土观念非常浓厚,很多农村人都搬到县城。导致农村很多地方都空了。 路过老家的土房子,发呆了一会。除了回忆,找不到什么留在这里的理由。一排二层小楼,也就5,6个老人。 不自觉,想起我那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爷爷了,临走前一天还在地里劳作。就埋在稻田对面的土坡上。 有点怀疑目前的方向有些问题,可这个又不是我擅长的领域,不懂的东西就不多说了。就想说一句,如果农村消失了,我会很难过。 不想聊这个话题了,大家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