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硕士陈行甲到巴东上任,发现“前任女县委书记”竟能在北京二环内轻松全款买下两套房,当时房价一平方米6.8万元!!!陈行甲直呼:“他们太坏了,连叫花子的眼屎都要刮......” 2011年,从清华园走出的硕士陈行甲,扛起了湖北巴东县委书记的重担。 没成想,刚到这片土地,就遇见一件令他心头震动的事情。 他的前任,那位女县委书记,居然能在北京二环里头,轻轻松松全款买下两套大房子。 当时北京房价高得吓人,一平米就要六万八,两套房加起来,少说也得一千多万! 陈行甲看着这消息,只觉得心头发冷,普通公务员的工资,要积攒多久才能这样一掷千金? 这个巨大的问号,重重敲打在他心上。 巴东县位于长江之滨,顶着国贫县的名头几十年了。 五十万总人口里,有十七万人还在贫困线上挣扎。 前任在北京的“大手笔”,像一面刺眼的镜子,把五十万父老乡亲的艰难日子照得一清二楚。 陈行甲原想一头扎进工作,却发现自己坐在了一个“火山口”上。 新书记办公室的门槛快要被踏平,来人不是汇报工作,而是一个个揣着各式各样的“见面礼”。 现金捆成一扎扎,崭新的港币,更有甚者,礼品盒里藏着名表金条。 这哪是工作环境?分明是一幕接一幕、无声上演的“投名状”,把当地根深蒂固的规矩赤裸裸地摊开在新书记面前。 更让他揪心的是那些摆在他眼前的账目。 一个看守所搬迁项目,国家明明批了近三千万的预算,可是最后结算下来,费用竟然一路飞涨,达到了让人瞠目的八千万! 钱去了哪里?背后牵扯的关系盘根错节,官员和商人缠绕在一起,形成一张密不透风的网。 看着这一切,陈行甲知道,不能再按部就班下去了。 他没有选择所谓的“融入”,而是像一头倔强的牛犊,径直闯入了这布满精致瓷器的厅堂。 他在公开场合掷地有声:“在这个贫困地方,敢贪几十万几百万的,我绝不容情! 只要谁伸手,我定要把他送进去!”这声宣战,如同惊雷,拉开了此后五年巴东政坛剧烈震荡的大幕。 熟悉当地的老同志悄悄规劝他:“你一个人,斗不过这盘根错节的关系网。”然而陈行甲那股子不服输的劲头上来了,他偏要看看这“规矩”有多硬。 五年时间,如同一次艰难的手术。 陈行甲顶着重重压力,亲手签下了87份逮捕文件。 5位县里的头面人物,2位来自州里的官员相继被查出问题,锒铛入狱,其中甚至包括平日里一起开会决策的县长和副书记。 巴东的官场格局,仿佛经历了一场剧烈的“地震”。 斗争的代价是沉甸甸的。 有无数次,他接到远方家里传来的不安消息,妻子在宜昌接二连三接到威胁恐吓的电话。 他在巴东坐的车子,公安局的同志每天都得里里外外仔细检查一遍,防止被安上危险的东西。 一位公安干部私下直言不讳:“为了陈书记的安全,我盼着他能早点平安调走。”这种“盼他走”的祝福,背后是巨大的忧虑。 更沉重的压力来自上面。 为了汇报工作,他甚至被州委主要领导拒之门外十次之多。 好不容易第十一次见了面,对方却是一声怒斥。 在全州的重要会议上,他正满心期待地讲述自己的工作想法,却被另一位州领导当场冷冷打断,话语中带着不屑。 这些毫不掩饰的打压让他彻底看清,他的对手,早已不只是巴东县的个别人物,而是一张编织紧密、上下左右联动的巨大关系网。 在这个圈子里,清廉成了异类,不肯同流合污就是断了大家的财路,自然被当成眼中钉。 这种无处不在的压力,几乎要将他压垮。 精神上的疲惫让他一度陷入抑郁的阴影。 身体上,他也曾遭受过不测,经历受伤。 这场艰苦卓绝的战斗,最终也让他在2015年赢得了“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的荣誉。 然而,在看似仕途即将迎来更广阔前景的时刻,陈行甲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惊讶的决定:他选择了裸身而退,主动辞去公职。 很多人感到不解。 一个正值事业上升期的优秀县委书记,为何要急流勇退? 陈行甲明白,他的人生走到了一个关键转折点。 继续待在那个位置上,要么自己被系统所同化,要么最终被这张网彻底排挤碾碎。 离开,虽带着悲壮的色彩,却是他为了坚守内心那份对人民真诚的清醒选择。 离开官场,陈行甲没有停下脚步。 他投身公益事业,创立基金会,专门帮助那些患癌的贫困孩子。 他把自己在巴东五年的风风雨雨,都真实地记录在书里。 这本书不仅是对抗腐败的实录,更是他作为一个普通人,在时代洪流中追寻真诚与信念的心灵足迹。 书出版后,他再次做出承诺,将这本书获得的所有收入,全部用于救助那些需要帮助的重病儿童。 他的故事流传开去,被称为“现实版的侯亮平”。但他不需要任何标签。 他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最有力的证明,一个本分的官员,不是在云端之上,而是愿意俯身站在泥泞的土地上,为普通百姓守护哪怕只有一丝的微光。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