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破茂决定打破惯例,30年来第一次,中国等不到,日本迟来的道歉 1995年的夏天,日本首相村山富市站在国会发言席前,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 "日本过去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亚洲各国人民带来了巨大苦难,我们对此深切反省,并表示由衷道歉。" 这篇后来被称为《村山谈话》的发言,成了战后日本官方历史态度的第一块基石。 谁也没想到,这块基石会在三十年后被轻轻抽走。 2025年,正值二战战败八十周年,现任首相石破茂用一种近乎决绝的方式打破了惯例,整个内阁连形式上的历史谈话都省了。 这不是简单的偷懒,要知道过去三十年里,哪怕是2015年的安倍晋三,好歹还会在谈话里塞几句"反省"的套话,如今石破茂连这层窗户纸都懒得糊了。 2005年小泉纯一郎时期,就常出现上午刚说完"铭记历史",下午就去靖国神社拜鬼的荒诞戏码。 到了安倍晋三,更是直接在谈话里加了句"未来世代不应背负谢罪宿命",明摆着要给道歉这事画上句号。 石破茂的沉默,更像是给这串倒退的链条扣上了最后一环。 今年三月,有内阁成员试探着问石破茂,八十周年打算怎么表态。 他当时含糊其辞:"或许会用不一样的方式思考吧。" 那会儿自民党在参议院还没栽跟头,党内保守派也没把压力给到最紧。 现在看来,他从一开始就没打算触碰这段历史,所谓的"不同方式",原来就是彻底闭嘴。 七月参议院选举结果出来后,自民党丢了不少席位,保守派立刻把矛头指向石破茂,说他"在历史问题上立场模糊"。 安倍晋三的老部下更是放话,"2015年都把话说死了,现在提道歉就是打自己脸"。 这些声音像一张无形的网,把本就摇摆的石破茂越收越紧。 他选择沉默,更像是一场自保,比起历史罪责,显然保住首相职位更重要。 日本社会内部对此的分歧,比想象中更尖锐。 NHK做的民调显示,有五成二的人觉得还是该保留战后谈话,二十到三十岁的年轻人里,这个比例甚至高达六成一。 他们不是想替祖辈认罪,只是觉得捂着不说,反而让外界更误会日本。 可另一头,自民党大佬,安倍的经济顾问,还有网上那些活跃的声音,几乎一边倒地反对道歉,说"再道歉日本就完了",怕的是没完没了的索赔,怕的是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日本的经济因为这份沉默迎来了一次震荡。 丰田的股价那天跌了两个点,贸易商们聚在酒会上叹气,说因为这事儿,下半年的订单少了快两成。 可政府好像不太在乎,他们正忙着在冲绳部署导弹,还悄悄制定了所谓"台湾有事"的撤离计划,心思早就不在生意上了。 然而,面对这些,美国的态度更让人感到失望。。 国防部长赫格塞思跑到硫磺岛,对着当年的战场遗址大谈日军的"英勇精神",把一场侵略战争里的负隅顽抗,说成了值得歌颂的品质。 这让不少美国二战老兵的后代气坏了,他们爷爷当年在硫磺岛流的血,难道成了现在美日勾连的垫脚石? 石破茂政府不光是沉默,还在悄悄做着更细致的活儿。 他们成立了个"学者咨询团",整天研究"军部失控"和"盟军轰炸平民",可对南京大屠杀,慰安妇这些铁打的事实,却绝口不提。 这哪是研究历史,分明是想把侵略战争包装成"被逼无奈",把战犯粉饰成"时代牺牲品"。 就像当年村山富市说的,承认错误需要勇气,可现在的日本,连承认错误的勇气都在一点点流失。 八月初的东京街头,有人举着"不要忘记"的牌子在首相官邸前静坐,也有人在网上骂这些人"活在过去"。 两种声音吵得厉害,却没人注意到,国会图书馆里那本《村山谈话》的复印本,边角已经开始发黄。 石破茂总说,"要向前看",可向前走的时候,真的能把影子甩在身后吗? 那些在战争中逝去的生命,那些被毁掉的家庭,那些刻在历史课本里的伤痕,不会因为谁的沉默就凭空消失。 铭记历史不是为了揪着过去不放,而是想知道,我们付出那么大代价换来的和平,到底该怎么守住。 现在看来,这个问题,石破茂和他背后的日本政坛,还没找到答案。
石破茂决定打破惯例,30年来第一次,中国等不到,日本迟来的道歉 1995年的
星球拾光
2025-08-05 14:38:0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