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大汉奸傅筱庵为了活命,不仅请了20几个保镖,还弄了4辆警卫汽车,没想到他竟然死在40多岁的老仆人手下。
那年上海滩出了件轰动全国的大事,大汉奸傅筱庵死在了自家厨子手里,这个平日里出门要坐装甲汽车、身边围着二十多个保镖的卖国贼,怎么也没想到最后要了他命的,竟是他从街上捡回来养了十几年的老仆人。
说起傅筱庵的发家史,活脱脱就是个小人得志的典型,早年在英商船厂当小职员那会儿,他凭着能说几句洋泾浜英语,硬是巴结上了洋人买办。
别人在车间里累死累活,他倒好,整天跟在洋人屁股后头点头哈腰,靠着坑害工友克扣工钱,没几年就混成了小头目。
后来搭上清朝大官盛宣怀的门路,这家伙更是像坐了窜天猴似的往上爬,手里攥着轮船招商局、中国通商银行这些肥得流油的产业,在上海滩商界混得风生水起。
要说这人坏就坏在贪心不足,有了钱还想要权,抗战爆发后看着日本人势大,他二话不说就投靠了汪伪政府。
当上伪上海市长那天,傅筱庵穿着长袍马褂站在日本宪兵队门口的照片登遍了报纸,老百姓看了都气得直咬牙。
这老小子为了讨好日本人,又是帮着征粮又是帮着抓壮丁,专门组织巡逻队搜捕抗日分子,前前后后害了百十个爱国志士。
当时上海滩流传着句话:"宁撞阎王殿,别碰傅家院",说的就是这老东西心狠手辣。
怕死的人往往最惜命,傅筱庵在这事上算是做到极致了,他住的三层小洋楼里外三道岗哨,院子里养着四条狼狗,睡觉的卧室门板都夹着钢板。
出门时候更夸张,四辆警卫车前后护着,中间那辆防弹轿车窗户从来不开条缝,军统那边早就想除掉这个祸害,可连着安排三次刺杀都让这老狐狸躲过去了。
要么是汽车突然改道,要么是出门时间临时变更,最悬的一次子弹都打在车门上,愣是没伤着他半根汗毛。
要说这朱升源也是个苦命人,四十多岁的山东汉子,早年间逃荒到上海差点饿死在街头,是傅筱庵把他捡回家当了个厨子。
按理说这是救命之恩,朱升源也知恩图报,十几年里把傅家上下伺候得妥妥帖帖,可自从傅筱庵当了汉奸,朱升源心里就跟压了块大石头似的。
有回他亲眼见着傅筱庵在院子里审问抓来的学生,日本宪兵当着面用刺刀挑人,傅筱庵还拍手叫好,那天晚上老朱蹲在厨房里抽了半宿旱烟,烟锅子都烧红了。
军统的人找到朱升源那天,老朱正在菜市场挑鱼,戴笠手下两个特工扮成鱼贩子凑过来,话还没说两句,老朱手里的鲤鱼啪嗒掉地上:"你们要动手就快点,我早等着这天了。"
原来这老实巴交的厨子心里明镜似的,这些年看着傅筱庵帮着日本人祸害同胞,他早存了杀心,军统给的五万块大洋他分文没要,就要了把趁手的菜刀和逃跑的路条。
动手那晚下着蒙蒙细雨,傅筱庵照例喝了半斤花雕,醉醺醺地上楼睡觉,朱升源端着醒酒汤进屋,看着床上鼾声如雷的老东家,握着汤碗的手直哆嗦。
这个伺候了十五年的老头子,领口还沾着中午他给擦的油渍,外头巡逻的警卫脚步声远了,朱升源突然想起上个月被日本人活埋的那对母子,心一横从后腰抽出菜刀。
到底是干惯了厨房活计的,手起刀落干净利索,等外头保镖听见动静冲进来,床上就剩个血葫芦似的脑袋了。
要说这事最绝的还在后头,朱升源杀人后不慌不忙,把带血的围裙往灶台上一扔,揣着早就备好的良民证,大摇大摆从后门走了。
等日本宪兵队全城戒严的时候,他早坐着渔船到了苏北根据地,后来重庆方面给他发了枚忠勇勋章,老朱转手就捐给了前线买药品,自己隐姓埋名开了个小饭馆。
有人问他后不后悔,这山东汉子闷了口烧刀子:"俺对得起傅老爷的饭,更对得起祖宗留下的地。"
傅筱庵的死在当时可算捅了马蜂窝,日本人气得把伪政府官员全叫去训话,76号特工像疯狗似的满城搜捕,结果连朱升源的影子都没摸着。
这事传开后,上海老百姓暗地里拍手称快,连伪政府里那些墙头草都吓得好些天不敢出门,要不说善恶到头终有报,这老话说得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