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风靡古代的鹿肉,为什么现在没人吃了? 去家附近的生鲜超市转了转,冷柜里码着猪肉

风靡古代的鹿肉,为什么现在没人吃了? 去家附近的生鲜超市转了转,冷柜里码着猪肉、牛肉、羊肉,冰鲜区摆着鸡鸭鱼,连不太常见的驴肉都有个小摊位。 可从头到尾逛下来,没见着鹿肉的影子。 问超市里的导购,人家摇摇头说,进货都难,就算进了也卖不动,时间长了就没人折腾这事儿了。 这就让人犯嘀咕了,老辈人说鹿肉在古代是好东西,肉质细,营养足,皇亲国戚都爱这口。 怎么到了物资丰富的现在,反倒成了餐桌上的 “稀客”? 先看看养鹿的人怎么算这笔账。 吉林有个养鹿基地,养了两百多头梅花鹿,老板说,一头鹿从小养到大,光场地就得占半亩地,还得种上专门的草料,搭遮阳棚,冬天得保暖,夏天得通风。 每天的饲料更讲究,新鲜的苜蓿草得占一半,剩下的是煮熟的玉米、豆粕,偶尔还得加点微量元素,一天喂四顿,少一顿都不行。 算下来,一头鹿一年的饲养成本得三千多块。 要是卖鹿肉,一头成年鹿能出个百十来斤肉,按市场价八十块一斤算,也就八千多块,除去成本,赚不了多少。 可要是留着取鹿茸,一头公鹿一年能割两次茸,好的鹿茸一公斤能卖上万块,光这一项,一年就能回本还赚不少。 换谁是养鹿的,也知道该选哪条路。 再说说咱们普通人家买肉的心思。 就算市场上真有鹿肉卖,价格摆在那儿,一斤顶得上三斤猪肉,五斤鸡肉,寻常人家不会天天买。 更重要的是,没几个人会做。 有回在农家乐吃饭,老板端上一盘烤鹿肉,说提前用香料腌了一整天,烤的时候还得刷三层油,火候差一秒就老了。 就算这样,吃着还是比牛肉紧实,牙口不好的还真嚼不动。 家里做饭哪有这功夫,顶多就是炒炒炖炖,弄不好就一股子腥味,嚼着跟木头渣似的,谁还愿意再试第二次? 再说了,吃惯了猪牛羊,这些肉做法简单,煎炒烹炸怎么弄都不难吃,换鹿肉反而觉得 “麻烦”,没必要费那劲。 还有些老讲究在这儿摆着。 村里的老人说,鹿在老辈眼里是 “灵物”,“逐鹿中原” 里的 “鹿” 代表着福气,过年贴的年画里,鹿常和仙鹤画在一起,象征长寿吉祥。 有些地方甚至觉得吃鹿肉 “不吉利”,打心眼儿里就不接受。 而且鹿身上能入药的地方多,鹿茸、鹿血、鹿鞭,老辈人都当宝贝,药店收这些东西的价格比肉高多了,自然没人盯着鹿肉使劲。 这让我想起前几年流行过一阵的鸵鸟肉。 当时说鸵鸟肉高蛋白、低脂肪,不少地方开始养鸵鸟,超市里也摆过一阵子。 可没过多久就没人买了,一来鸵鸟长得慢,养一年才能出栏,成本高,肉价自然不低;二来肉质太粗,炒着柴,炖着硬,家里的锅灶根本做不出好吃的味道。 现在除了少数景区的餐馆,也很少见鸵鸟肉的影子了。 这么一看,鹿肉少见也不奇怪。 养的人觉得不划算,买的人觉得贵又麻烦,再加上老辈传下来的些说法,几方面凑在一起,这古代的 “珍馐”,也就只能在少数地方偶尔露个面了。 至于什么时候能像猪牛羊一样常见,怕是还得等些日子。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