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43年秋,天还没亮,山西太岳根据地的一个小村庄笼罩在死一般的寂静中,村口的土地被烧得焦黑,风一吹,血腥味夹杂着灰烬在空气中弥漫。 前一天夜里,日军对村子进行了疯狂的扫荡,房屋被烧毁,粮食被抢光,百姓被逼得躲进了深山里。 村民们知道,王光没有回来,她怀着身孕,却主动留下来掩护大家撤退,昨日清晨,敌人开始封锁村口,群众四散逃命。 王光站在人群最后面,她的肚子已经隆起,行动艰难,但她却第一个迎着敌人的枪口跑了出去,她知道,日军只要盯上自己,其他人才能多一分活下去的机会。 她身上只剩下一把老旧的驳壳枪,子弹不多,她跑到村口的麦田边,一边射击,一边故意发出响动,引诱敌人追击。 麦田的尽头是一片乱石堆,王光钻进去,敌人的枪声在她身后炸响,她的左腿被子弹擦伤,鲜血染红了裤腿,她却硬是咬着牙,把敌人拖进了村外的山道。 等子弹打光后,她用尽全身力气爬上一块岩石,掏出手榴弹,试图作最后的抵抗,可那枚手榴弹却没有响,她的手指在铁环上滑落,敌人冲上来将她按倒在地,拳打脚踢,她很快被拖回了村口。 日军在村头搭起一间破旧的屋子,那里临时成了刑房,他们知道王光是抗日干部,妄图从她嘴里撬出八路军和群众的去向,她被绑在木柱上,身上的衣服被撕扯得七零八落,鲜血顺着她的手臂流到地上。 敌人用刺刀一寸寸割她的皮肤,又用烧红的铁条在她身上烙下焦黑的印记,她的惨叫声在村子上空盘旋,久久不散,每当她快要昏死过去时,敌人便用冷水泼醒她,继续折磨。 深夜的村庄里,藏匿的百姓们捂着嘴巴,忍受着那撕心裂肺的声音,没有人知道她还能够撑多久。 敌人折磨她整整一夜,从皮肉到骨头,直到她的眼睛被刺瞎,舌头被割掉,身上没有一处完整的地方,她始终咬紧牙关,哪怕只能发出模糊的呜咽,也没有泄露一句情报。 天色微亮,敌人彻底失去了耐心,一把刺刀捅进了她的胸膛,她的身体缓缓滑落,倒在血泊中,敌人将她的尸体弃置在村口,带着沾满鲜血的刺刀扬长而去。 村民们等到枪声远去,这才小心翼翼地从山里走出,他们聚集在王光倒下的地方,一个个心如刀绞。 她的身体已经血肉模糊,脸也被刮得看不出模样,破烂的衣服勉强遮住了她的躯体,几个年长的妇人哽咽着上前,颤抖着手想为她整理遗体。 就在这个时候,她衣襟里滑落出一样东西,那是一块小小的婴儿肚兜,缝工很粗糙,布面上歪歪扭扭地绣着几只水鸭子。 肚兜已经被她的鲜血染得通红,上面布满了刀割的裂口,但村民们一眼就能看出,那是她亲手缝制的,肚兜落地的瞬间,所有人都愣住了,接着,哭声在村口爆发开来。 大家这才明白,王光不仅仅是为了掩护大家牺牲,她的腹中还怀着未出世的孩子,她原本可以选择撤退,选择逃命,但她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自己却带着对孩子的爱与对抗战胜利的信念,死死守在了这里。 那件肚兜成了她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一丝柔软,也成了她对未来的全部寄托,村民们跪在地上,将她和那块肚兜轻轻包裹起来。 有人用干净的布为她擦去脸上的血污,哪怕那张脸已经被折磨得面目全非,他们依然小心翼翼地为她合上双眼,她被安葬在村后的山坡上,坟前只立了一根木牌,写着“王光”二字。 后来,王光的事迹传遍了整个太岳山区,那块婴儿肚兜被村民们保存了下来,成为村里世世代代传颂的信物,人们说,那不是一块普通的布片,而是王光用生命缝制的抗战信念。 每当提起她,老人们的眼眶都会泛红,年轻人也会紧握双拳,铭记她用血与牺牲换来的尊严与和平,王光的名字,早已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种精神,一种在血与火中生长出来的民族记忆。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山西文化局官网——抗日英烈王光事迹展陈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