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731不对不存在,也没有侵华日军用华人做人体实验的事实,我们不能用民众情绪

星球拾光 2025-08-07 10:42:18

“日本731不对不存在,也没有侵华日军用华人做人体实验的事实,我们不能用民众情绪代替证据研究!”2020年3月,上海交大历史系教授曹树基在“新京报”的直播中大放厥词。   按他自己的说法,从2019年到2020年3月,已经写了4篇关于日军鼠疫的论文,还打算编成一本叫《写疫史》的书。   他觉得史书都是胜利者写的,难免有偏颇,又说日军要是搞细菌战,自己也可能遭殃,不合逻辑。 关于他的这些主观推论,在真正的铁证之前只会不攻自破。   1940年,日军往城里投放病毒载体,很快城里就出现了成片死鼠,接着有人开始发烧,淋巴结肿大,很快就没了气息。   当地医生确诊是腺鼠疫,后来统计,光是1940到1945年,衢州就有30多万人染病,5万多人没能撑过去。   这些数据登在《中国国防报》上,还有当时的病历、目击者口述,哪一样不是证据?   更别说哈尔滨的遗址了,那里出土过带血槽的解剖台,标着“赤痢”的试管,还有专门的母子毒气室。   2025年夏天,展馆还公布了一段83分钟的视频,原731成员胡桃泽正邦亲口说,自己参与过300多次活体解剖,看着人在温热的时候鲜血喷溅。   曹树基的言论一公布,无数的怒火就被点燃了。   有人翻出他的履历,1956年出生,江西鄱阳人,从江西师范大学读到复旦大学博士,在好几所大学教过书,2004年起就在上海交大当系主任。   大家想不通,一个研究历史的教授,怎么会对这么多证据视而不见?   学校后来的动作很迅速,立刻对这件事进行了处理。   2023年有人查官网,他的名字后面标着“退休教师”,再之后就没有他的痕迹了   有意思的是,在后来,一部叫《731》的电影也牵动着大家的心。   2024年9月宣布要全球预映的时候,猫眼上一下子就有250万人标记“想看”,全平台加起来快400万,比所有同期影片都多。   可到了2025年7月,电影官微和导演的社交账号都停更了,原定7月底的上映也没了动静。   后来才知道,这部片子延期的原因挺复杂。   由于这部影片预计全球上映,日本抗议声音很大,不仅要求改名字,还要删改大量片段。   网上突然冒出来180多万条投诉,其中六成IP都在东京,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不对劲。   加上审查部门要考虑历史真实性和国际关系,提了不少修改意见,上映时间就这么拖了下来。   不过终于在8月定档,有人去成都看了试映,打了9.2分,中学生看完在留言本上写“痛感是历史的重量”。   哈尔滨教育局还把它列为选修课教材,让学生们结合遗址参观学习。   日本教科书里,731部队被说成“防疫部队”,不少政客还去参拜靖国神社,里面供奉着不少战犯。   那些没受惩罚的成员,回国后接着在医学界当大佬,用中国人的生命换来的数据搞研究,甚至影响着现在的医学理念。   俄罗斯后来移交了伯力审判的档案,日本学者松野诚也顶着压力,给中国捐了《陆军技师名簿》,这些都在一点点拼凑更完整的历史。   就像衢州展览馆里那些老物件,哈尔滨遗址前排队的人群,还有《731》电影里的镜头,都是在告诉我们,有些事不能忘。   曹树基的事过去好几年了,但只要有人提起,照样能让人火冒三丈。   一个拿着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教授,一个执掌名牌大学历史系的学者,竟然能对着如山铁证说出“731不存在”这种混账话,想想都让人后背发凉。   你说他是研究历史的,难道连基本的治学态度都没有?   衢州档案馆里堆着的细菌战受害者病历,哈尔滨遗址挖出来的带血解剖台,还有那些白发苍苍的幸存者颤巍巍的讲述,哪一样不比他书本里翻到的只言片语更真实?   可他偏偏闭着眼说瞎话,拿“胜利者书写历史”当遮羞布,这哪是做学问,分明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是对几十万死难者的亵渎!   更让人愤怒的是,他那些所谓的“学术推论”,简直是在往受害者家属的心上捅刀子。   吴建平带着父亲去日本打官司的时候,他在书房里闭门造车。   衢州展馆里的老人们指着墙上的死亡名单流泪的时候,他在琢磨怎么否定这些苦难。   这种坐在空调房里否定别人血泪的“学者”,良心到底是被什么吃了?   731部队的暴行,细菌战带来的灾难,都是写在档案里,刻在大地上,记在幸存者心里的事实。   不管是谁,想用几句“推论”就把这些抹掉,恐怕没那么容易。   就像那些去参观纪念馆的孩子,踮着脚写下“长大保护爷爷”,他们记住的,才是最该被传承的东西。

0 阅读:0

猜你喜欢

星球拾光

星球拾光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