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吸取了明朝失败的教训,没有在各地大肆封王,而是把所有的王爷放在京城里,好吃好喝的给着,没有朝廷的命令,禁止随意出城。这就从根本上杜绝了王爷造反这种事情的发生,也基本没有因为养活王爷把财政拖垮。 王朝更迭,总有隐秘教训。明朝藩王散布各地,酿成大祸,清朝却把王爷们拢在北京,好生供养,不许乱动。这招真管用?里面会不会有啥隐患? 明朝开国皇帝建王朝时,为稳固边防,把儿子们分封到各地当藩王。这些王爷在封地有军队,有赋税,日子过得挺自在。可这制度有毛病,王爷权力太大,容易生事儿。像燕王起兵打到南京,换了皇帝,王朝折腾了好几年。后期宗室人多,供养开支占了税收大头,朝廷财政吃紧,社会矛盾多。 清朝不一样,统治者看清前车之鉴,不让王爷去地方上闹腾。全把他们安置在北京城里,提供丰厚待遇,米粮布匹啥的都管够。但规矩严,没皇帝命令,不准出城。这么做,王爷们没法聚兵造反,中央集权稳了。财政上也控制住,爵位不乱给,人口增长慢,没拖累国库。 清朝宗室政策是针对明朝弊端的改进。明朝藩王在地方,容易割据;清朝王爷在北京,受朝廷管束。宗人府负责管理,监督日常,避免越轨。王爷能参与朝政,但不掌兵权,保持平衡。 不过,清朝有旗人制度,这有点像明朝藩王的另一面。八旗是清朝打江山的骨干,包括满洲、蒙古、汉军等。入关后,旗人不许种地经商,一切靠朝廷养。初期旗人骁勇,帮王朝平定叛乱,扩展疆域。 时间长了,问题出来了。旗人衣食无忧,渐渐懒散,不练武艺。到中期,旗营里士兵不操练,军事能力下降。面对外敌入侵,旗兵打不过,屡战屡败。人口增多,朝廷负担重,旗人穷困,社会不安定。 旗人制度的弊端,间接促成清朝灭亡。长期优待让旗人丧失斗志,王朝后期无力应对危机。历史证明,制度要长远考虑,不能只图一时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