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一个知青在看钱学森的论文时,发现方程推导错了,就给钱学森写信,谁知钱学森不仅回了信,还说:“感谢您指出我的错误!” 钱学森1911年出生在上海,早年家庭条件一般,父亲在教育系统工作。他从小对科学感兴趣,上中学时就爱琢磨机械。1934年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次年留学美国,先去麻省理工学院学航空工程,后来转到加州理工学院深造空气动力学。1938年拿博士学位后,他留在美国搞火箭研究,参与军用项目,积累了不少经验。1955年,他返回中国,投入国防科技,领导导弹和航天工作,还发表力学论文,推动学科发展。 郝天护1942年出生在北京,1960年考上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大学期间,他学固体力学基础,参与实验。1964年,他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学院,从事农业生产,但没放弃专业学习,利用业余时间读期刊。那个年代,下放知青常见,他就这样在边疆坚持钻研。 钱学森的论文《关于土的动力学》刊在《力学学报》上,讨论土介质动力响应。郝天护读到时,注意到不透水边界条件处理不当,导致方程推导偏差。他仔细检查,确认问题后,决定写信。信中,他指出具体错误,并给出修正建议。寄出后,没想到钱学森很快回复。 钱学森在回信中承认粗心导致失误,同意郝天护意见,还多次用尊称表达敬意。信件内容包括感谢指出问题,并建议郝天护整理观点投稿《力学学报》。这个回应显示出钱学森的谦逊态度,作为权威科学家,他愿意接受批评。 这个事件影响了郝天护。他从中看到科学追求的本质,强调严谨和开放。后来,1978年恢复高考,他考上清华大学研究生,继续力学研究。1981年毕业后,去上海纺织工学院教书,那学校后来改名东华大学,他升为教授,专注纤维力学。 在东华大学,郝天护开设课程,带学生做实验,发表论文,推动材料性能研究。他培养了不少人才,还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在国际上获认可。多次场合,他提到钱学森回信给自己动力,提醒科学容不得马虎。 钱学森继续领导航天事业,指导团队解决问题,直到2009年逝世。他的贡献包括导弹技术奠基,推动中国国防进步。郝天护的经历也激励后人,显示普通人通过努力能参与科学对话。
1964年,一个知青在看钱学森的论文时,发现方程推导错了,就给钱学森写信,谁知钱
小斌斌说科技
2025-08-07 21:59:43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