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大妈陪闺蜜买家具,闺蜜看上一套1.7万元的定制款,其中包含了衣柜、鞋柜、边柜,沙发和影视墙,定金需要3000元,闺蜜只带了200元现金,大妈帮她垫付了3000,闺蜜和商家签了买卖合同,谁知回家之后,闺蜜不想要了,大妈问她要定金,闺蜜不认账: 谁让你付钱的?定金又没给我!大妈告到法院,要求闺蜜返还3000元,并赔偿精 神损失费3000元,法官只问了闺蜜一句,闺蜜直接傻眼。 2025年8月7日,据法治进行时报道,一大妈帮闺蜜垫付家具定金3千元,回来之后,闺蜜不认账了。 商大妈退完休后,除了买菜做饭,收拾家务,她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去跳广场舞。 每当吃完晚饭,她就准时来到跳舞的地方,音响里播放出带节奏的音乐,大姐大妈们随着节拍翩翩起舞。 商大妈乐此不疲,每天按时打卡,很快就和跳舞的姐妹们混熟。 其中有一位陈大姐爱说爱笑,俩人很快成了最好的朋友。 陈大姐想买家具,唠唠叨叨的说过几次,她想找个参谋,帮自己一起挑选,免得自己被卖家具的忽悠。 2022年7月,陈大姐要商大妈陪她去家具城看看,如果看上,就会立刻买下。 商大妈一口答应,陪着陈大姐到了家具城里,家具城好大好大,各种家具琳琅满目。 俩人在家具城转了很久,走到一家店里,大牌子上写着全套定制,陈大姐顿时眼睛一亮,立刻看上一套17000的家具。 店员看她有购买的意思,立刻上前给她做了仔细的介绍,这套家具包含了衣柜、鞋柜、边柜,沙发和影视墙,17000元的价格十分实惠。 经过一番斟酌,陈大姐满意,随即就要定下这套家具。 店员看她脸上高兴,话锋一转,告诉她说,定制家具,需要先缴定金,这套17000元的套餐,需要3000元的定金。 陈大姐往兜里一摸,脸上顿时不好意思,她只带了200元的现金,没有办法把定金付清。 可是她又舍不得这套家具,站在店里十分的犹豫。 商大妈看她喜欢,自己身上带的有钱,愿意先帮她垫付,等她回家取了钱还给自己就是。 陈大姐满脸的感激,多亏有商大妈这个闺蜜,商大妈没有多想,立刻帮她支付了3000元的定金。 店员拿出一份买卖合同,陈大姐在上面签了自己的名字,随后,俩人有说有笑,终于圆满完成了买家具任务。 可是,万万没想有到,陈大姐回家之后,她反悔了,越想越觉得那套家具不合适了。 可是,定金已经给了,若反悔不要,属于违约,定金人家不退。 陈大姐心里琢磨,反正这3000元定金不是我自己掏钱支付,我不吃亏,家具我也不要,爱咋滴咋滴。 商大妈本来以为,陈大姐会主动还她的3000元垫付家具的钱,可是,她左等右等,陈大姐没有任何表示。 她装的没事人一样,照样还来广场跳舞,就是不肯把商大妈的钱给还了。 商大妈感觉出了异 样,直接找陈大姐要钱,谁知陈大姐不但不还,还反咬一口: 谁让你交的钱?钱也没有交到我的手里,凭啥要我给你还钱? 商大妈气的脸都变了,没想到陈大姐竟然不认账了。 她不想要家具了,也不去找卖家具的商家解决问题,更不想给商大妈还钱。 商大妈后悔莫及,只怪自己看错了人,不该帮她去看家具,更不该热心肠帮她垫付。 商大妈找到家具店要求退钱,可店员拿出合同,合同上是陈大姐的签字,他们是和陈大姐签的合同。 陈大姐和商大妈之家借钱的事情,跟商家没有关xi,商家不予介入。 商大妈平白无故,就这么损失了3000元钱,搁到谁那都过不去。 商大妈一纸诉状,将陈大姐告到了法院,要求陈大姐返还垫付的定金3000元,并赔偿精神损失费3000元。 法庭之上,商大妈向法官陈述了买家具的过程,称自己想起来这件事情,就恶心的吃不下饭。 陈大姐却说,她去上了个厕所,回来时商大妈就把钱给付了,她反咬一口: 谁让你付的?钱又没有给我! 那么,这件事在法律上是怎么认定的呢? 《最高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1条: 民间借贷关系的成立,通常需要双方有借贷合意以及款项交付等事实。 商大妈帮陈大姐垫付3000元定金,目的是帮助陈大姐完成与商家的家具买卖合同,陈大姐也在买卖合同上签字,表明其同意购买家具。 虽然双方未就该垫付行为签订书面借贷协议,但从商大妈的垫付行为以及陈大姐签订合同的行为可以推断,双方存在借贷合意。 法官认为,无论当时是什么情况,都要尊重客观事实,无论陈大姐如何为自己狡辩,但是,她的确是在合同上签了字。 也就是说,是她同意购买,商大妈才为她垫付。 因此,法院判决,商大妈好意为陈大姐垫付了3000元定金,促成了陈大姐和商家的《买卖合同》。 因此,陈大姐和商大妈之间形成了借贷合意,陈女士应当返还商女士垫付的费用。 陈大姐不服,提起上诉,二审维持了原判。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关注@王哥说法 ,学法律知识。#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