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烽火风云 2024年秋,哈尔科夫前线突然腾起一道刺目的闪光。 几秒后,震波席卷方圆数公里——沃尔昌斯克工业区的钢筋厂房像纸片般被撕碎,2.3公里外的士兵被气浪掀翻在地,蘑菇云直冲千米高空。 乌克兰士兵颤抖着上传现场视频:“俄国人用了核弹! ”但俄罗斯国防部轻描淡写回应:这只是ODAB-9000真空炸弹的常规打击。 9吨重的“氧气掠夺者” 这种“窒息式杀戮”在2007年试验时就震惊世界:距爆心300米内的钢筋混凝土堡垒彻底粉碎,1公里外房屋玻璃集体震碎,2.3公里处站立的人们像保龄球瓶般倒地。 更让北约脊背发凉的是,它的44吨TNT当量相当于美军“炸弹之母”的四倍,甚至超过最小战术核弹(20吨当量)两倍有余——却没有辐射尘埃,不留生态后患。 钻地巨兽的精准猎杀 2024年夏天的顿涅茨克战场见证了它的升级版威力。 俄军给老式FAB-9000加装了UMPK滑翔套件——廉价金属机翼加上格洛纳斯卫星导引头,让这款笨重铁坨变身为射程60公里的智能导弹。 苏-34战机在防区外轻轻释放,炸弹便自主扑向乌军第47旅地下指挥所。 监控画面记录下毁灭瞬间:三万吨混凝土掩体像火山喷发般从内部炸开,冲击波将三百米外的T-72坦克炮塔拧成麻花。 核武器的尴尬退场 五角大楼的评估报告曾将20吨当量定为“战术核门槛”,而如今ODAB-9000的44吨当量直接碾碎了这个标准。 当俄军图-160轰炸机在乌克兰投下真空炸弹时,蘑菇云引发的恐慌效果不亚于核爆,但克里姆林宫只需轻飘飘声明:“这只是常规武器”。 成本对比更让核武器难堪:一枚FAB-9000改造成滑翔炸弹仅需5万美元,而维护一枚战术核弹头年耗资2000万美元。 俄军工厂正以流水线速度复产——下诺夫哥罗德兵工厂的FAB-3000月产量激增五倍,流水线上还有5吨级FAB-5000和9吨级FAB-9000等着装箱。 乌克兰战场已成最佳广告:2024年8月,FAB-3000将乌军第47旅指挥部从地图上抹去,方圆百米内生物蒸发;10月,ODAB-1500在基辅郊区制造千米蘑菇云,泽连斯基连夜释放和谈信号。 北约军官在内部会议中哀叹:“当三万美元的炸弹能逼得总统割地求和,谁还需要动用核武? ” 改变规则的战场经济学 俄军已形成标准杀戮套餐:先由FAB系列钻地弹粉碎掩体,再用ODAB温压弹清理暴露人员,最后装甲部队碾压式推进。 苏-34机组甚至开发出“快递套餐”——单次出击挂载三枚不同当量炸弹:FAB-500清除散兵坑,FAB-1500掀翻连级据点,遇到旅级指挥部就祭出三吨重的FAB-3000。 乌克兰对此束手无策。 北约提供的爱国者导弹拦截率不足15%,一枚拦截弹成本却是俄制滑翔炸弹的三十倍。 更讽刺的是,乌军缴获的FAB残骸显示:所谓“智能炸弹”的导引头,核心竟是用民用GPS芯片改造的。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