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凉山彝族的真实生活!四川凉山,男子一家六口去山上挖土豆,中午挖累了,地上铺上口袋,妻子带着4个孩子席地而睡。
一家六口人,去掉两个大人足足有四个孩子,而且看起来几个孩子年龄的差距也不怎么大。一大清早挖个土豆,都要一家人全部出动。
因为孩子太多又没人能帮忙照看,只能自己带上。而这些土豆也许对我们来说,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但对他们来说却是金疙瘩。
这太阳高照的热天,他们根本享受不了空调,风扇都是“奢侈品”。一家六口只能找个阴凉地凑合,挖土豆实在累了,就往土堆里随便铺个摊子孩子大人挤在一起休息,等到醒了就继续去挖土豆。
这一家人就是凉山的真实写照,不光穷还生的多。越穷越生,越生越穷。凉山彝族哪怕在县城一家都是五六个娃起步,如果到了农村就更加夸张,一家能有十几个孩子,“走不完,也走不出的大凉山。”
有网友热评:“大山深处贫瘠的不仅仅是物质,还有精神思想。”这些大山深处的人,往往没有受到过教育。他们的思维方式极其有限,想要改变思想就必须不惜一切代价的走出深山,去“睁眼”看看这个世界,或许才能补充思想上的贫瘠。
看到这一幕有人反倒羡慕起来:“他们没什么钱,但是一家人在一起,夫妻不两地分居,日出而作 日入而息,不要租房住,不要赶公交,不要熬夜,不要被领导骂,不要跟同事争,吃饱,睡好,有伴,可以天天晒太阳,挺好的。”觉得他们虽然物质不富裕,但他们的幸福指数高过很多人。
当然也有人谈论现实:“没有人愿意去过这样的生活,你可以亲自去大凉山体验一个月的生活,绝对会超过你的认知,那比你以前小时候在农村的生活要苦上百倍。一年365天,天天土豆玉米,米饭都是奢侈品。”
凉山的各方面发展停滞不前,最重要的就是缺乏教育和资源。它是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典型,但无论哪种视角,都绕不开一个核心。发展的终极目标,是让每个个体拥有 “选择生活的权利”。
各位你们怎么看呢?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