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一老人不识字,将20万存入银行,岂料5年后去取钱,柜员却告诉老人,他拿的是

星球拾光 2025-08-10 14:39:40

安徽,一老人不识字,将20万存入银行,岂料5年后去取钱,柜员却告诉老人,他拿的是一份保单,竟是存钱时的柜员,偷偷将存款买成了保险!   安徽农村的周大爷,一辈子没离开过土地。   天不亮就扛着锄头下地,日头落了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二十多亩水稻和小麦,是他全部的指望。   十几年下来,掌心磨出厚厚的茧子,腰也累得直不起来,才从卖粮的钱里抠出二十万。   这钱藏在床板下的铁盒子里,一张张带着汗味的钞票,是他数着日出日落攒下的养老本。   听说银行存钱稳当,周大爷揣着铁盒子进了镇上的银行。   接待他的柜员三十出头,戴着眼镜,说话客气,说存五年定期利息高。   周大爷不识字,听不懂那些金融词儿,只知道人家是“公家单位”的人,不会骗他。   柜员递过来一叠单子,让他在红框里按手印,他就乖乖按了,最后拿着一张硬纸片回家,以为那就是“钱存进去了”的证明。   这五年里,周大爷还是照样种地,卖粮,只是心里踏实了些,想着那二十万在银行生利息,老了看病,买米就不愁了。   他偶尔会把那张硬纸片拿出来摸一摸,对着光看半天,虽然一个字也认不得,却觉得那是比土地还可靠的依靠。   直到第五年秋收后,周大爷觉得腰越来越疼,想去医院看看,才想起去取那笔钱。   柜员接过单子看了看,抬头说:“大爷,这不是存单,是保险单啊。”   周大爷一下子懵了,手里的铁盒子“哐当”掉在地上。   “保险?啥是保险?我存的是钱啊!”他声音发颤,指着单子比划,“当年那人说存五年就能取,利息高高的!”   柜员赶紧叫来了银行经理。   经理翻了翻记录,脸色越来越沉,最后才支支吾吾说:“当年那个柜员……早就辞职了。他当时没给您办定期,是偷偷买了保险。”   “辞职了?”周大爷瘫坐在椅子上,浑身的力气都像被抽干了。   他想不通,银行里的人怎么能这样?   他那么信任的地方,怎么就把他的血汗钱换了个“说法”?   接下来的日子,周大爷像丢了魂。   他天天往银行跑,经理从一开始的“我们帮您联系保险公司”,到后来的“这是前员工的个人行为,银行管不了”。   保险公司倒是给退了二十万本金,可利息比当年承诺的定期少了三万多。   周大爷拿着那二十万,手都在抖,这三万块,是他在地里多扛多少袋粮食才能攒出来的?   可一想到那些起早贪黑的日子,想到腰上的疼,他咬着牙,让村支书的儿子帮忙写了起诉状,把银行和保险公司告了。   开庭那天,周大爷揣着当年卖粮的账本,颤巍巍地站在法庭上。   银行的律师说:“柜员已经离职,他的行为不代表银行,我们没有责任。”   保险公司的人也说:“手续是齐全的,有大爷的手印。”   法官问银行:“员工在岗位上,用银行的设备,以银行的名义办业务,就算离职了,难道就和银行没关系了?”   最后法院判了,银行得赔那三万块的利息差额,保险公司也得承担一部分责任。   后来听村里人说,那个辞职的柜员,当年就是为了多拿点提成,专挑老人,不识字的人“下手”,不光周大爷一个。   银行呢,明知道有些柜员为了业绩搞小动作,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直到出了事才想着“甩锅”。   这事儿过了好久,周大爷再去银行,总是攥着存单反复问:“这真是存钱的单子吧?不会再变了吧?” 柜员被问得不耐烦,他也不在乎,他怕了,怕那些写满字的纸,怕那些穿着制服的人,更怕自己攒了一辈子的辛苦,再被什么“新花样”给骗走。   其实谁都明白,银行里多几道核对手续,对老人多几句实在话,柜员的业绩考核别那么“逼”人,这样的事就不会发生。   可现实是,总有人觉得农村老人“好糊弄”,总有人为了钱,把别人的信任踩在脚下。   周大爷的二十万,不仅仅是钱,是一个农民对“安稳”的全部想象,碎过一次,再粘起来,也满是裂痕了。   现在村里老人去银行存钱,都会拉上个识字的年轻人跟着。   他们说,不是不信银行,是怕了那些藏在“正规手续”里的坑,毕竟,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都是一滴滴汗摔在地里,才换来的啊。

0 阅读:2
星球拾光

星球拾光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