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最近栽的跟头,不大,却真疼——把自家的枭龙战机技术教给了土耳其,想着拉兄弟一块干,结果人家学了手艺,转身就抢走了印尼那笔原本稳到不能再稳的大单,千亿级订单,飞了,换来的只有一个冷冰冰的事实:防务合作,不是交朋友,是喂狼养虎。 枭龙战机是中巴一块研发的轻型多用途战斗机,2003年首飞,2007年巴基斯坦卡姆拉工厂开始量产。 这款战机主打性价比,单价大概2500万美元,装了有源相控阵雷达和先进导弹,性能在四代机里不算差。 巴基斯坦靠着中国的技术支持,建起了完整的生产线,年产20多架,至今攒了150多架,成了伊斯兰国家里唯一能自己组装四代机的国家。 出口方面,缅甸买了16架,尼日利亚订了3架,阿塞拜疆也曾经想买40架,市场看着有点盼头。 枭龙价格是低,但配套服务跟不上,客户买飞机不光看性能,还得考虑维护、零件供应和培训这些后续问题。 巴基斯坦能把飞机造出来,但售后服务没跟上,零件供应也不稳定。 枭龙用的俄罗斯发动机,性能一般,还老被俄罗斯卡脖子,客户自然心里打鼓。 相比之下,二手F-16单价才1000-1500万美元,售后体系却成熟得多,客户当然更愿意选稳妥的。 2023年,他们启动了五代机项目,但自己底子薄,之前造飞机全靠美国的F-16技术,研发高性能战机压根没经验。 发动机、雷达这些核心部件还得仰仗美国,量产得等上七八年,就在这时候,土耳其找上了巴基斯坦,想借枭龙的生产经验补短板。 巴基斯坦没多想,把组装流程、测试方法和质量控制的经验全盘托出。 有了枭龙的生产流程,他们迅速补齐了制造短板,原本要好几年的研发,硬是压到三年,号称2028年就能量产五代机。 这速度在五代机项目里快得离谱,土耳其还很会打地缘牌,作为横跨欧亚的伊斯兰国家,跟沙特、印尼这些国家关系近,文化上也合拍。 他们不光卖飞机,还打包提供本地化生产、技术转让和全套培训,服务体系拉满,客户自然动心。 一个月后,沙特也跟土耳其签了意向,计划采购100架,又是100亿美元。 这两笔订单本来是中国战机的潜在市场,印尼2024年还考察过枭龙,价格都快谈妥了,结果被土耳其的综合方案抢了先。 沙特则是因为买不到F-35,又想让装备来源多样化,才选了土耳其的战机,连阿塞拜疆也取消了30架枭龙的订单,改投土耳其,损失7.5亿美元。 这几单生意飞了,全因为土耳其拿了巴基斯坦的经验直接上手。 枭龙的核心技术,比如雷达和导弹,主要是中国把控,但生产线经验多少泄露了点工艺细节。 巴基斯坦这回算是吃了教训,技术合作得有底线,分享生产线经验能换来短期收益,但没控制好技术扩散,就可能给自己培养对手。 接下来,巴基斯坦有几条路:要么跟中国绑得更紧,借中方的资源搞更完整的方案;要么升级枭龙,加入无人机配套和新雷达,提升竞争力;要么转向非洲、南美这些新兴市场,靠低价和服务便利抢订单。 但不管怎么选,都得先守住技术底线,别再让人家拿了好处就跑。 防务合作这盘棋,算计得精准才能不吃亏。以后怎么在开放和保护间找平衡,巴基斯坦得好好琢磨了。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