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10月25日,李克农吃完午餐后,自感头昏,便想出去透透空气,刚迈出门槛

寂影随风舞袖如 2025-08-11 14:42:29

1957年10月25日,李克农吃完午餐后,自感头昏,便想出去透透空气,刚迈出门槛,便觉得头晕脑胀,顿觉浑身无力,紧接着,一头摔在地上,失去意识。 1900年生于安徽芜湖的李克农,人生可以说是比小说更传奇,1926年加入共产党后,这个戴圆框眼镜的文艺青年,竟成为周总理领导的"龙潭三杰"之一。 1931年顾顺章叛变时,他冒死送出的情报拯救了整个上海地下党,抗战时期在桂林"八办"运筹帷幄,朝鲜停战谈判时,美国代表直到签字都不知道,对面坐着的中方代表正是让他们头疼的"中共情报头子"。 在很多时候,他都表现出了强大的局势掌控力,在工作上也是力求做到最好,这反而让人忽略了,他其实也已经上了年纪。 常年超负荷工作透支了他的健康,据《李克农年谱》记载,1957年他已患有严重高血压,医生多次警告可能引发脑血管意外。 只是没有想到一切发生的还是如此的突然,在他倒下之前,许多人甚至都没反应过来。 10月25日那天,北京秋阳正好,刚结束朝鲜战争善后工作的李克农,难得在家批阅文件。 炊事员王宝泉回忆:"首长午饭吃了半碗阳春面,特意嘱咐少放盐。"这符合保健医生郑学文的要求,而就在三天前体检时,他的血压已经达到180/110mmHg。 13时15分,李克农放下钢笔揉太阳穴的动作被警卫员李子云记在值班日志里。 13时22分,他走向院子的背影成为最后清醒影像,中央保健局档案显示:"患者迈过门槛时突发眩晕,右侧肢体无力,后枕部着地。" 协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冯传宜接到电话时,听筒里传来"特殊患者"的暗语。 他在2003年口述史中回忆:"李将军瞳孔不等大,典型的脑干出血。"苏联专家罗申诺夫参与会诊的记录现存解放军总医院,其中提到"患者脑脊液呈淡红色,出血量约15ml"。 最危急时刻发生在26日凌晨,护士长吴佩兰在2010年接受采访时说:"首长突然呼吸暂停,周总理亲自打来电话说'要用一切手段'。" 当时采用的冬眠疗法氯丙嗪+异丙嗪,现在看存在风险,但确实控制了颅内压。 昏迷第三天,李克农右手突然做出写字动作,秘书沈安娜在回忆录里写道:"我们赶紧递上铅笔,他在纸上画出几个杂乱线条,后来发现是朝鲜地图轮廓。" 这与他发病前正在处理的38度线勘界文件直接相关,即便是在昏迷中,他也依旧是想着没处理完的事情。 这一次的昏迷之后,虽然他苏醒了,但却也造成了永久性右侧偏瘫。 但即便是这样每天,他清醒后也一直是坚持工作,为了满足他的要求,身边的人就把文件固定在特制阅读架上。 1961年听取台湾情报汇报时,他突然流泪:"我这条命是捡来的,要抓紧啊。"1962年2月9日,积劳成疾的将军在北京逝世,终年63岁。 2015年中华医学会组织的病例研讨会上,专家根据原始CT片确认,出血部位在左侧基底节区,与临床表现相符。 现代医学认为,长期高血压合并工作压力是主因,但当年病历中"发病前饮用浓茶"的记录值得玩味,茶碱可能加剧了血管痉挛。 在李克农故居纪念馆里,陈列着他病后使用的藤制拐杖,讲解员总会提醒游客注意拐杖头部磨损痕迹:"将军坚持不用轮椅,说特工走路要有声音。" 这道1957年秋天留下的生命刻痕,恰似他隐秘而辉煌的一生,即使倒下,也要听见大地的回声,一直到现在,李克农为国家所做的一切,我们也都是记在心里的。 主要信源:(芜湖政协——李克农传略)

0 阅读:0
寂影随风舞袖如

寂影随风舞袖如

寂影随风舞袖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