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为今年第一个倒下的是乌克兰 没想到是瑞士,经此一役,瑞士金融业已经完蛋了。

沃克笔下趣事 2025-08-11 16:36:57

本以为今年第一个倒下的是乌克兰 没想到是瑞士,经此一役,瑞士金融业已经完蛋了。瑞银还在撑着,但大势已去。 这个靠金融业撑起 9% GDP 的国家,如今正眼睁睁看着百年积累的信誉崩塌。曾经被全球富豪视为 “财富保险箱” 的瑞士银行,现在却成了资本争相逃离的对象。瑞士金融业的神话为何突然破灭? 一切要从 2022 年的中立原则崩塌说起。俄乌冲突爆发后,瑞士联邦经济事务秘书处宣布冻结俄罗斯资产。截至 2025 年 3 月,被冻结的俄罗斯资产已增至 84 亿美元,包括房地产、豪车、飞机和艺术品等各类资产。 这个举动彻底打破了瑞士坚持百年的 “永久中立” 承诺。全球富豪们突然意识到,把钱存在瑞士不再安全。当战争来临,所谓的 “资产保护” 承诺可以随时被政治决策推翻。 紧接着发生的事让信任危机进一步加剧。瑞士政府不仅冻结俄罗斯资产,还在 2022 年 11 月将三名伊朗军事官员和一家无人机企业列入制裁名单。这些制裁完全跟随欧盟的步伐,把中立国变成了政治站队的工具。 中国和中东的富商们开始加速转移资产。他们发现,瑞士银行已经从纯粹的金融机构,变成了配合美国地缘政治的执行者。资金安全的根基一旦动摇,撤离就成了必然选择。 内部的金融动荡更是雪上加霜。2023 年 6 月,瑞士政府强行推动瑞银集团以 30 亿瑞郎收购濒临破产的瑞士信贷。这场被称为 “世纪联姻” 的合并,实际上是一次风险转嫁。美国标普公司随即把瑞银的评级展望从 “稳定” 下调至 “负面”,警告这次收购存在 “重大执行风险”。 果然,合并后的瑞银不得不面对客户重叠的问题,只能通过裁员和限制新客户来降低风险。近 20 条新规定禁止员工接纳高风险国家客户,连价值超过 6000 万美元的贷款都需要高层特批。这些措施看似稳健,却让市场看到了这家 “超级银行” 的脆弱。 更致命的是瑞士金融业的结构性缺陷逐渐暴露。全球反避税浪潮下,CRS 协议的实施早已削弱了瑞士银行的保密优势。2024 年瑞联集团的财报显示,私人客户带来的 17 亿瑞士法郎新资金,刚够抵消机构客户的套现离场。 这意味着传统的财富管理业务正在失去吸引力。当客户发现瑞士银行既不能保证中立,又失去了保密优势,转投新加坡、迪拜等新兴金融中心就成了合理选择。 瑞士金融业的崩塌不是偶然。当中立国开始选边站,当银行保密变成秋后算账的依据,当政府强行干预市场运作,这个国家的金融根基就被彻底动摇了。瑞银虽然还在硬撑,但资本外流的趋势已经形成。客户需要的是绝对安全的财富避风港,而不是随时可能因政治风向改变规则的地方。 曾经让瑞士引以为傲的金融业,现在成了烫手山芋。从冻结俄罗斯资产到配合制裁伊朗企业,从强行合并银行到客户大规模撤离,每一步都在消耗着百年积累的信誉。当 “瑞士银行” 这个金字招牌失去了中立和保密这两个核心支柱,还能靠什么留住客户?这个问题,恐怕需要瑞士用很长时间来回答。

0 阅读:202

评论列表

逆风扬尘

逆风扬尘

2
2025-08-11 18:19

这种没有信任的国家应该倒闭

沃克笔下趣事

沃克笔下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