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买石油,就让中国“吃不了兜着走”?特朗普胆大包天,涉华威胁越来越放肆。 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日再次挥舞“关税大棒”,威胁对中国加征“次级关税”,理由竟是中方继续购买俄罗斯石油。 这番言论被外媒嘲讽为“现代版只许州官放火”,美国自己上半年从俄罗斯进口石油同比增长23%,却要求中国切断与俄能源合作。 中方的回应干脆利落:“正当合法”四个字直接戳破美方双标把戏,更亮出稀土管制、能源多元化的反制底牌,让特朗普的威胁沦为一场自导自演的闹剧 。 特朗普的“关税恐吓”已是老调重弹。2024年他威胁对华加税后,中国从俄进口原油反增15%;2025年初故技重施,6月中俄能源贸易额却创历史新高。 这次美方搬出“次级关税”新名词,实则是“菜市场加价”的流氓逻辑,先收钱再以“商品太优质”为由二次收费。 更讽刺的是,就在特朗普喊话当天,美国企业被曝通过土耳其转口俄罗斯原油,贴上“地中海”标签规避制裁。这种“贼喊捉贼”的操作,连印度总理莫迪都公开吐槽:“特朗普当总统时买俄油比谁都多”。 中俄能源合作早已超越单纯买卖关系。西伯利亚管道年输油量达3000万吨,人民币结算比例突破65%,仅2025年上半年就为中国节省1200亿元进口成本。 中国炼油设施专为俄重油设计,若转向美国页岩油需耗资数十亿美元改造设备。“能源安全就是国家安全”的底线思维,让中方在瑞典谈判中直接收起文件拒谈该议题,外交部更强调“胁迫施压解决不了问题”。 反观美国,7月CPI高达6.3%,若真切断俄油供应导致油价飙至110美元/桶,首先遭殃的将是美国消费者。 美方的“双标雷达”堪称国际笑话。自己买俄油叫“维护能源安全”,欧洲买是“战略自主”,印度买算“市场行为”,唯独中国采购成了“破坏制裁”。 这种“多标逻辑”连美国商会都看不下去,13家能源巨头联名反对对华制裁,担心引发行业地震。更打脸的是,美国财政部5月悄悄修改条款,允许企业通过第三方购买俄油,相当于给自家开后门。网友调侃:“美国制裁俄罗斯的底线,就是不能耽误自己赚钱”。 中国的反制从来不是空喊口号。稀土出口实施“一批一证”机制,氧化铽价格一月暴涨400%,直接卡住F-35战机供应链;北极航线运输量激增42%,与伊朗签署新能源协议;金砖国家推动本币结算,人民币在俄外汇储备占比超33%。 这套“金融+物流+技术”组合拳,让美方制裁工具彻底钝化。正如网友所言:“美国越制裁,中俄伊抱得越紧”。 特朗普的疯狂施压暴露战略焦虑。中国2025年对美国原油、液化天然气进口归零,俄油占比却升至20%。美方想用“杀鸡儆猴”震慑印度,不料莫迪政府一边与华商讨联手反制,一边扩大俄油采购。 巴西总统卢拉更提议金砖国家集体应对关税霸凌,让特朗普的“能源围堵”沦为国际社会笑柄。 从2018年贸易战到今日能源博弈,历史反复证明:“霸权大棒”终究敌不过“实力盾牌”。 当中国手握全球90%稀土产能、建成多元能源网络时,特朗普的威胁不过是纸老虎的咆哮。正如外交部那句淡定回应:“中国将根据自身利益安排能源进口”,这才是大国博弈的终极底牌。
普京要见特朗普,伊高层开始阴阳怪气,中俄伊铁三角全靠中国撑着。谁都没有想到,普京
【3评论】【8点赞】
加勒比海盗
再他么嘚瑟稀土一丁点都不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