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连生4女的董竹君,为了让丈夫有个儿子,冒险怀第5胎。谁知,丈夫见她爱吃辣椒,就扯着她的头发,说:“又是一个赔钱的!” 董竹君这姑娘,命苦。1900年生在上海的贫民窟,长得漂亮,被叫“小西施”。可惜啊,在那个年代,漂亮对穷人家的女孩来说,未必是福气。父亲拉黄包车的,一场大病,家里欠了高利贷,13岁的董竹君就被卖进了堂子,也就是青楼,当“清倌人”,卖唱不卖身。 在那个污浊的地方,她愣是活成了一股清流,洁身自好,靠着才情和骨气,成了头牌。然后,她遇到了夏之时。一个从日本留学归来的革命党人,年轻有为,风度翩翩。英雄救美的故事,谁不爱听?夏之时对她一见钟情,董竹君也觉得抓住了救命稻草。 她跟夏之时提了三个条件:一,不做小老婆;二,送她去日本读书;三,将来家庭里,她要参与管理。夏之时都答应了。于是,董竹君自己策划逃出青楼,两人在日本结了婚。从青楼女子到都督夫人,这简直是小说都不敢这么写的逆天改命。 但你以为这是结局吗?不,这恰恰是另一场悲剧的开始。 婚姻的滤镜碎得很快。夏之时革命事业受挫,脾气越来越差,封建大家庭的观念也逐渐暴露。他抽大烟、家暴,还把董竹君在日本学到的新思想看作是“不安分”。他需要一个顺从的、能为他传宗接代的工具,而不是一个有思想、有主见的伴侣。 于是,就有了开头那一幕。董竹君为了给他生个儿子,拿命去赌第五胎。怀孕期间,她口味变了,爱吃辣。这本是再正常不过的生理反应,但在夏之时眼里,就成了“酸儿辣女”的“铁证”。他等不及孩子出生,就直接给她判了“死刑”——你肚子里这个,又是个没用的丫头片子。 那句“赔钱货”,像一把淬了毒的匕首,插进了董竹君的心里。她连生四女,个个聪明可爱,但在丈夫和整个夫家眼里,都抵不过一个未出世的、想象中的儿子。这种对女性赤裸裸的物化和歧视,让人脊背发凉。 董竹君没有在羞辱中沉沦。她后来确实生了个儿子,但这个儿子的到来,并没有挽救她的婚姻,反而让她看得更清楚: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跑,只有自己最可靠。 她终于下定决心,要离开这个让她窒息的家。 1929年,她与夏之时分居,带着四个女儿,净身出户,独自闯荡上海。 一个没文凭、没背景、还拖着四个“赔钱货”的单身母亲,要在号称“东方冒险家乐园”的上海滩活下去。难度系数,堪比地狱模式。 但董竹君的人生字典里,好像就没“认输”这两个字。 她干过很多活,最后,凭借在四川夫家练就的一手好厨艺,和自己独到的商业眼光,决定开一家川菜馆。 为了凑启动资金,她当掉了夏之时送的钻戒和自己的皮大衣。1935年,上海华格臬路上,一家小小的“锦江小餐”开业了。董竹君不仅懂经营,更懂人心。她把餐馆布置得雅致,菜品做得地道,服务做得贴心,很快就吸引了上海滩的各路名流,杜月笙、黄金荣、宋庆龄都是座上宾。 生意越做越大,从“锦江小餐”到“锦江川菜馆”,再到后来的“锦江茶室”。董竹君这个名字,成了上海滩一个响当当的招牌。 最让人佩服的,是她对女儿们的教育。她自己吃了没文化的亏,受尽了白眼,所以她拼了命也要让女儿们读书。她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所有人:谁说女子不如男?我的女儿们,不是赔钱货,是千金难换的宝贝! 后来,她的四个女儿,个个成才。大女儿董国琼成了优秀的电影人,二女儿董国珍是美国知名的钢琴家,三女儿董国秀、四女儿董国美也都学有所成,在美国安居乐业。她们用自己的人生,狠狠地回击了当年夏之时那句恶毒的“赔钱货”。 新中国成立后,董竹君做了一个更惊人的决定:她把耗尽自己半生心血创办的锦江产业,全部无偿捐献给了国家。 在她的产业基础上,成立了新中国第一家国宾馆——锦江饭店。董竹君,则被任命为第一任董事长。 从青楼女子,到都督夫人,再到单亲妈妈、商界女王,最后成为共和国的红色资本家。董竹君这一辈子,活得太传奇,太带劲了! 很多人可能会说,她运气好,遇到了夏之时,才有了跳出火坑的机会。但我想说,运气只是敲门砖,真正让她站起来、走下去的,是她自己那身打不垮的硬骨头。 当夏之时把她当成生育工具时,她醒悟了;当所有人都觉得她离了男人活不下去时,她偏要活出个样来。 很多年后,那个被夏家抱走的儿子,也曾回来找过她。母子重逢,没有想象中的抱头痛哭。董竹君只是平静地摸了摸儿子的手,像是在触摸一段既熟悉又陌生的过去。她早已释然了。对她而言,纠结于过去的伤害毫无意义,人生的意义,在于创造,在于向前看。
1925年,连生4女的董竹君,为了让丈夫有个儿子,冒险怀第5胎。谁知,丈夫见她爱
司马槑谈过去
2025-08-11 23:23:51
0
阅读: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