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4年,曾国藩部将李臣典在一名被俘虏的女官指引下,于南京天王府御苑挖开洪秀全墓,发现洪秀全遗体是用绣龙黄缎全身包裹,没有放进棺木,而且胡须和头发已经斑白,皮肤也尚有弹性。 洪秀全,1814年生于广东花县一户普通农家,自小念书还算聪明,可惜屡次考不上功名,心里憋着一股气。1836年,他在广州接触到基督教传教小册子,又结合自己做的怪梦,搞了个拜上帝会,鼓吹人人平等。1851年,他在广西金田村拉起队伍,揭竿而起,建了个太平天国,喊着“有田同耕”的口号,吸引了一堆穷苦老百姓加入。1853年,太平军打下南京,改名叫天京,洪秀全自称“天王”,想靠《天朝田亩制度》分田地、搞改革。可惜好景不长,他自己沉迷享乐,手下杨秀清、韦昌辉等人又内斗不断,搞得政权乌烟瘴气。清军趁机围剿,太平天国一步步走向末路。1864年6月1日,洪秀全在天京病死,结束了这位“天王”的传奇一生。 再说李臣典,1838年出生在湖南邵阳一户穷人家,小时候爹就没了,家里日子过得紧巴巴。他年轻时有点混,脾气火爆,后来投了湘军,跟着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干。湘军是曾国藩一手拉起来的队伍,靠湖南本地人为主,打仗不要命,纪律也严。李臣典凭着胆大心细,冲锋陷阵不含糊,很快成了曾国荃手下的得力干将。1864年攻打天京,他带着部队冲在前面,立了大功,也因此接下了挖洪秀全墓的重任。 1864年7月19日,湘军攻破天京,城里乱成一团。炮火把城墙轰得稀烂,湘军像潮水一样涌进去,满地都是断壁残垣。洪秀全死后,太平军群龙无首,天王府早就没了往日的威风。李臣典带兵直扑天王府,任务很明确:找到洪秀全的遗体,免得留下后患。就在这时候,一个被抓的女官被带到他面前。她衣衫破旧,满脸灰尘,显然是刚从乱军中被揪出来的。她说知道洪秀全埋在哪儿,李臣典也没多问,直接让她带路。 一行人跟着女官来到天王府御苑。这地方以前是洪秀全的私家花园,如今只剩一片荒凉。女官指着一块不起眼的土堆说:“就在这儿。”李臣典让人马上开挖。士兵们抡起铁锹,挖了没多久,就看到土里露出一块黄布,上面绣着龙纹,颜色鲜艳得很。接着往下挖,整具遗体露了出来:洪秀全的尸体被绣龙黄缎裹得严严实实,没用棺材,胡须和头发已经白了大半,脸上瘦得皮包骨。最奇怪的是,皮肤摸上去还有点弹性,像刚埋下去没多久。遗体胸前放着一枚铁十字架,手脚有些腐烂,但肩膀和臀部还剩点皮肉。李臣典检查完,马上派人报告曾国藩,怕太平军残部来抢。 曾国藩接到消息,眉头紧锁。洪秀全虽然死了,可他在老百姓心里还有号召力,要是遗体被太平军余党拿去煽动,又是一场麻烦。他果断下令:烧了尸体,骨灰掺火药,用大炮轰出去,彻底断了念想。李臣典接到命令,带着人找了块空地,堆起柴火,把遗体抬上去。那块绣龙黄缎在火光里烧得噼啪响,很快就化成灰。烧完后,士兵把骨灰收进盒子,拌上火药,装进炮膛。曾国藩亲自盯着,一声炮响,骨灰四散,啥也没剩下。这招够狠,也够绝,摆明了告诉所有人:清朝不怕你太平天国死灰复燃。 天京一丢,太平天国彻底玩完。洪秀全死的消息传出去,剩下的人不是投降就是跑路,湘军顺势扫平了江南的乱子。李臣典这场仗打得漂亮,可惜身子骨没扛住。他在攻城时受了伤,又连着几天没歇好,身体垮得快。1864年8月,他病死在军营里,才26岁。朝廷念他功劳,追了个“忠壮公”的谥号,葬回湖南老家。这位年轻将领的命,跟太平天国的末日绑在一起,成了历史书上的一页。 这事儿听着挺玄乎。洪秀全死了才一个月,遗体咋还能保持弹性?那女官又是啥来头,为啥主动带路?有人猜她可能是天王府里的人,迫于压力才招供;也有人说她跟洪秀全有仇,故意泄密报复。至于遗体保存得好,可能是天京夏天闷热,尸体脱水快,反倒没那么容易烂。不管咋说,这段历史留下的疑问太多,够人琢磨好一阵子。
1864年,曾国藩部将李臣典在一名被俘虏的女官指引下,于南京天王府御苑挖开洪秀全
小牧童那小罡啊
2025-08-12 09:59:50
0
阅读: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