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又变卦,改到10月底 最近美国财长贝森特宣布,原本计划在9月1日完成的贸易谈判将推迟到10月底。这个消息让很多人感到意外,毕竟之前已经改过一次日期了。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咱们得从特朗普政府的“对等关税”政策说起。 特朗普一上台就搞了个“对等关税”,说是要让其他国家和美国在关税上“公平”对待。 原本定的是7月9日作为谈判截止日期,可到了那天,真正谈成的协议没几个。像欧盟、韩国、印度这些主要贸易伙伴,都卡在关键问题上谈不拢。 比如欧盟,他们一直要求美国把钢铝关税从50%降到配额制,可美国就是不松口。没办法,特朗普只能把截止日期推迟到8月1日,还说这次“不会再变”。 可谁能想到,8月1日到了,情况还是没好转。美国只和英国、越南这些国家签了协议,和欧盟、日本、韩国的谈判还是僵着。 这时候,特朗普有点急了,开始威胁要对加拿大、巴西这些国家加征更高的关税。他还在7月30日签署行政令,对巴西输美产品加征40%的关税,理由是巴西进口俄罗斯石油。 这一招确实有点狠,可效果还是不明显。眼看到了8月7日,新的关税政策正式生效了。 这时候,美国和大部分国家的谈判还在继续。日本、瑞士这些国家急得不行,赶紧派人去华盛顿谈。 日本经济再生大臣赤泽亮正7日和美国商务部长、财长会谈,要求美方修改行政令,把日本纳入“税收减轻”对象,还要求降低汽车关税。 瑞士联邦主席凯勒 - 祖特尔也去了华盛顿,希望能说服特朗普降低关税,可连特朗普的面都没见到。 就在大家以为谈判会在9月1日有个结果的时候,贝森特8月10日突然说要推迟到10月底。这一下,国际舆论炸开了锅。 有人说美国这是在搞“狼来了”的把戏,也有人猜测是不是美国国内出了什么问题。 其实,美国国内的压力确实不小。关税一涨,美国的物价跟着涨,制造业也萎缩了。 7月美国制造业PMI降到了48%,连续第五个月下降。失业率也升到了4.2%,就业市场一片惨淡。更要命的是,通胀压力越来越大,个人消费支出价格指数6月同比上升2.6%,超过了2%的理想目标。 老百姓怨声载道,企业也叫苦连天。这时候,特朗普政府不得不考虑延长谈判时间,缓解一下国内的压力。 再看看国际反应,欧盟、日本、印度这些国家都不是吃素的。欧盟早就放话,如果和美国谈不拢,就要对价值930亿欧元的美国产品加征30%的关税。 日本虽然和美国签了协议,但对协议里的投资条款一直有意见。印度更是直接,莫迪总理说不会牺牲本国农民的利益,坚决不妥协。这些国家的反制措施让美国的谈判难度越来越大,不得不一拖再拖。 特朗普的谈判策略也有问题。他老是用关税当杠杆,今天威胁这个,明天威胁那个,可真到了谈判桌上,又不肯让步。就拿美欧钢铝关税来说,美国坚持50%的税率,欧盟死活不同意,非要配额制。 双方谈了大半年,还是没结果。还有美日汽车关税,日本要求降到15%,美国就是不同意,导致谈判一直卡着。 更让人看不懂的是,美国还把关税和军事、投资这些非贸易议题挂钩。比如要求韩国增加军费、购买美制装备,要求印度减少进口俄罗斯石油。这些要求让谈判变得更复杂,时间自然就拉长了。 现在,大家都在看美国接下来会怎么出招。如果10月底还谈不成,美国的国际信誉肯定会大打折扣。而且,其他国家可能会联合起来对付美国,到时候美国的贸易逆差可能会更大。 特朗普政府这次可真是骑虎难下了。 目前看来,美国贸易谈判日期一推再推,既有国内经济压力的原因,也有国际反制的因素,还有特朗普谈判策略的问题。 接下来的两个月,美国能不能和大多数国家达成协议,就看贝森特他们的本事了。不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前景并不乐观。
这个关税战打到最后,全世界会发现,这事是美中玩了全世界,折腾了半天,中美的关税就
【84评论】【20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