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被解放军俘虏的6名国民党空军夺机叛逃,并掳走3名解放军,当他们驾机抵

1949年,被解放军俘虏的6名国民党空军夺机叛逃,并掳走3名解放军,当他们驾机抵达台北时,不光受到隆重的迎接,还获得了蒋介石的接见,并拍下了这张照片。

1975年4月25日的北京,春寒尚未褪尽,功德林战犯管理所的铁门在晨光中缓缓开启,65岁的周养浩拎着褪色的帆布包迈出高墙。

工作人员例行公事地问他想去哪里,这个曾在监狱里吟诵《苏武牧羊》的“书生杀手”几乎从牙缝里挤出两个字:“台湾。”

阳光照在他佝偻的背上,那张挂着谦卑笑容的脸在阴影里裂开一道缝隙,眼底的冷光像出鞘的匕首,十五年的伪装戏码,终于到了谢幕时刻。

时间拨回1910年浙江江山县的周家宅院。武秀才出身的父亲握着戒尺,五岁的周养浩正背诵《三字经》,戒尺落下的节奏比私塾先生的戒尺更狠。

这个自幼被灌输“文能治国、武能安邦”的少年确实天赋异禀,十三岁考入省立衢州八中,二十岁已是上海法学院的高材生,连教务长沈钧儒都对这个学生青睐有加。

可谁都没想到,1933年的毕业季,这个本该成为律政精英的年轻人把《六法全书》换成了勃朗宁手枪,军统入职申请表上“愿效忠领袖,肃清奸佞”的誓言力透纸背。

戴笠在复兴社特务处的档案堆里发现了这颗明珠,与那些街头混混出身的特务不同,周养浩的法学背景和缜密思维让他迅速脱颖而出,他策划行动从不靠蛮力,就像下围棋总比对手多算三步。

1941年调任息烽集中营主任时,他把牢房改称“书斋”,允许犯人白天自由活动,背地里却用糖块哄骗孩子走近,暴行连狱卒都不敢直视。

这种斯文表象下的残忍,为他赢得“笑面虎”的恶名,与沈醉、徐远举并称“军统三剑客”。

1949年重庆松林坡的枪声彻底暴露了他的本性,彼时国民党兵败如山倒,周养浩却精心布置了杀害杨虎城将军全家的屠杀现场。

他亲自把杨将军从贵阳骗到重庆,看着特务用匕首捅进将军胸膛时,还能微笑着整理西装领带,十二天后,这位“书生杀手”在昆明机场被起义部队截获,军装口袋里还揣着飞往台湾的机票。

在抚顺战犯管理所的二十六年里,周养浩把监狱当成另一个息烽集中营,他拒绝签署悔过书,把审讯室变成法庭,用法律条文为自己辩护。

当其他战犯通过学习《社会发展史》开始反思时,他躺在病床上装病呻吟,把《金陵怀古》念得抑扬顿挫。

1975年3月全国特赦时,这个抗拒改造最顽固的战犯竟也被释放,据说是因为毛主席批示“一个不杀,全部放掉”。

走出功德林那天,周养浩的表演堪称完美,他对送行干部鞠躬致谢,转身就向香港记者控诉“大陆迫害”。

在美国洛杉矶的公寓里,这个曾亲手活埋革命者的刽子手,晚年却因台湾当局拒绝其入境而郁郁寡欢。

1990年临终前,邻居听见他整夜背诵《苏武牧羊》,只是歌词里的“心存汉社稷”早已换成“魂归蒋陵寝”。

当年被周养浩关押在息烽集中营的共产党员罗世文、车耀先,如今塑像矗立在烈士陵园,而亲手杀害杨虎城的凶手,最终化作异国墓园里无人问津的枯骨。

或许这就是天道轮回,有些人的忏悔写在特赦证书上,有些人的罪孽刻在民族记忆里。

0 阅读:48

猜你喜欢

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吖

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吖

资深历史痴,十几年商海沉浮,历史总能激励、启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