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山西一位农民因没钱住宾馆,只能在沙漠里用塑料布搭了个临时过夜,没想到,他因此发明了“无水植树”技术,后来还拿到了专利,甚至打入了国际市场,取得了不小的成功。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05年的一个寒夜,田新明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蜷缩在简陋的塑料布帐篷里,没钱住旅馆的他,正被寒风冻得瑟瑟发抖,凌晨醒来时,他意外发现帐篷内侧布满了水珠,这些晶莹的小水滴,竟是从干燥的沙漠空气中凝结出来的。 这个发现让这位山西汉子浑身一震,作为一名在沙漠里摸爬滚打多年的造林人,他太清楚水源对树苗的重要性,以往种树,光是从几十公里外运水就要花掉大笔费用,更别提树苗的成活率低得令人心疼。 回到驻地后,田新明开始了艰苦的探索,他跑遍废品收购站,找来各种塑料材料做实验,最初用塑料布,后来试过输液袋,甚至尝试过矿泉水瓶,风把材料刮跑了就重来,晒坏了就换新的,他像个不知疲倦的科学家,每天记录着水珠的数量和树苗的状态。 经过无数次失败,他终于找到了最佳方案,用两个装满沙子的特制塑料袋放在树苗两侧,白天高温时袋子膨胀封住水分,夜晚降温后袋子表面凝结的水珠便滋润着树根,这个朴素的发明,竟让树苗的成活率提高了好几倍。 2010年的秋天,这项技术在甘肃民勤县迎来了重要突破,当地林业部门做了对比试验,用他的方法种植的梭梭苗成活率超过八成,而传统浇水方式只有两成多,这个惊人的数据,让专家们都坐不住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6年,田新明终于拿到了“荒漠地区植物种植用集水保墒装置”的专利证书,这个连高中都没上过的农民,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创造出了一项改变沙漠的技术。 推广过程中,他没有停止改进,针对塑料污染问题,他研发出可降解的新材料;为了降低成本,他想出了直接播种的新方法,到2023年底,光是在甘肃一省,用这种技术种活的树就覆盖了三十多万亩地。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留言评论! 信息来源:凤凰网山东《沙漠植树专家田新明:无水植树、让独木成林变成现实》
2005年,山西一位农民因没钱住宾馆,只能在沙漠里用塑料布搭了个临时过夜,没想到
美食风情录
2025-08-12 13:12:2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