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沙停火有戏?哈马斯递机会,内塔尼亚胡嘴上硬,手下却拖 先说结论:这波停火谈判,真不是空话。不是因为谁突然良心发现,而是因为——这仗,打下去未必能赢,谈下来未必算输。 内塔尼亚胡嘴上喊得震天响,“加沙城很快就打”,可你要真把日程掰开看,发现最早十月才能动手,中间整整两个月的空档,这就是天赐的政治博弈期。 嘴上强硬,手上拖延 这事从时间表就能看出门道。以色列安全内阁上周四批了行动计划,两位与会官员都跟路透社说了实话:要先撤平民,最乐观也得拖到十月初。撤平民确实是个理由——毕竟国际社会盯着呢,你不撤人直接打,骂声能淹死你——但更重要的是,这给了埃及、卡塔尔这样的调停者喘息空间。 美国的 60 天停火方案,本来是为了换人质,上个月因为分歧谈崩。如今这一空档期,恰好又把这个方案捡起来的机会摆到了桌面上。军方和内阁都知道,只要真进加沙城,付出的代价会极大,何况战争不是一场干净的切割,攻下城市≠赢下战争。 “动真格”还是“虚张声势” 埃及、卡塔尔没停手,依旧在做中间人。一位阿拉伯外交官就说了句大实话:以色列公开进攻计划,既可能是实打实的军备调动,也可能是虚张声势,逼哈马斯回到谈判桌。 哈马斯这边也懂,内塔尼亚胡真敢动,那就是要拔掉加沙城这个最后据点之一,损失不可逆。所以,哈马斯的高级官员巴塞姆·奈姆已经放风,说他们依然对停火协议感兴趣,并愿意“建设性对话”。 这话放出来,不是认怂,而是承认眼下的军事态势没法硬撑到底。加沙现在粮食短缺、人道危机恶化,如果再让IDF推进,哈马斯会被迫在废墟里转成游击队模式——这模式打消耗战可以,但要守住政治地位,太难。 内塔尼亚胡的双面牌 外界看内塔尼亚胡,很多人觉得他是铁了心要打到底。毕竟面对记者,他那套话说得很直白——“20名人质必须全部释放,哈马斯必须被摧毁,我们不会停。” 可熟悉以色列政坛的人知道,他留了余地:内部消息透出来,只要有提案,他会送到安全内阁审。这就是典型的“双面牌”——外面展示强硬,满足国内强硬派和盟友的观感,内部却不完全关死谈判门。 财政部长斯莫特里奇直接唱反调,说这个计划不是为了灭哈马斯,而是逼它谈判,劝内塔尼亚胡别玩两手策略。反对派领袖拉皮德更不客气,一句“死亡陷阱”直接扣帽子:人质可能死,士兵可能死,经济可能崩,国际形象会瓦解。 去年的拉法教训 这一幕其实很眼熟。2024年4月,上一轮停火谈判崩了,内塔尼亚胡也放狠话——要打拉法,把“最后一支旅”消灭,获得“完全胜利”。 结果呢?5月拉法被攻下,几十万巴勒斯坦人流离失所。五个月后,哈马斯的头号人物亚赫亚·辛瓦尔被击毙,按战果算是漂亮,可哈马斯并没就此消失,而是变成了分散在废墟里的游击队,时不时来一波袭击,让以色列军队陷在泥潭里拔不出来。 现在的加沙城,就是另一个可能的拉法。强攻确实能打出政治和军事成果,但后续的占领、清剿、治安,全都是深坑。内塔尼亚胡得算账,他要的不仅是胜利,更是一个能让自己安全下台的胜利。 停火窗口的博弈 十月之前这两个月,会发生很多事: 美国大选临近,特朗普和拜登阵营都不希望加沙彻底失控。 埃及、卡塔尔会加大外交斡旋力度,争取拿到“停火换人质”的成果。 哈马斯内部也会算,哪一套能让自己活得更久,是拖着打游击,还是先谈一段时间? 对于哈马斯来说,停火并不意味着投降,而是换一种方式保存实力。对于以色列来说,谈判并不意味着失败,而是避免陷入一场没底的消耗战。 这局里,双方都在拖延,都在试探。内塔尼亚胡嘴硬,是为了压价;哈马斯松口,是为了保命。外界看到的,是十月前可能的军事准备,但实际走向,很可能是政治谈判和武力威慑交织的混合战。 真打,风险极大;真谈,代价不小。谁先眨眼,就看这两个月的博弈了。 一句话总结:这次加沙停火的机会,不是因为谁突然心软,而是因为这场仗,打也不一定赢,谈也不一定输。中东的战争,从来都是枪声和谈判声一起响的。 参考文献: 平息加沙战火的“近水”和“远水”在哪 环球时报
加沙停火有戏?哈马斯递机会,内塔尼亚胡嘴上硬,手下却拖 先说结论:这波停火谈判,
浅瞳
2025-08-12 14:51:56
0
阅读:0